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晋陵县有一位姓陆的县丞写了一首《早春游望》,杜审言依其题韵也作了一篇,故云《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首和诗抒发了作者宦游江南的深切感慨和强烈的思归之情。景色优美,感受新奇,思绪凄清,别有情致。
诗的起句就非同寻常。本是“早春游望”,这里不先写游望之所见,而先写人之所感。说只有奔波于仕途,离别了家乡的游子才会对异乡节物气候异常敏感,略有变化便会惊动于心。言外之意,如果是乡人在本土,一切则都习以为常,见而不怪了。这里,上句一个“独”字,下句一个“偏”字,相互照应,在强调的语气中,不仅表现出了诗人作为一个宦游者特殊情感体验,新鲜别致,极富个性特点;而且,将全诗笼罩于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氛围之中,从而确立了因情见景,以景寓情的抒情体式,并为最后一联的“归思”埋下了伏线。
颔颈二联描绘景物气候。它既是切“游望”之题,又是对首联所“惊”之“新”生动具体的阐示。
颔联,从视觉角度而言,重于宏观之“望”。清晨,春天的太阳从海面上升腾而起,带来了满天灿烂的云霞;在晴光照耀之下,大地上一切景物更加清晰明丽。诗人遥遥望见缤纷的梅花和翩翩的柳色已遍布江南并延展到长江之北,惊异地道一声“春天过江了!”我国地处北温带,习惯上,南北方之分以长江为界,春天在时序上由南向北逐渐推移。梅柳之色达于北岸,便说明春天也到了北方。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这里说“梅柳渡江春”特意用一个“渡”字,将无知的植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行为,仿佛不是春天使梅花开、柳梢绿,而是梅柳带来了春天,她们便是那多情的春神,穿红着绿,迈着轻盈的步子,凌波渡江,翩迁而去。诗人面北凝望,想到春归而人未归,怎能不黯然神伤?此时他的思绪一定也随着梅柳一起渡江而去了。
颈联转写眼前之景。黄鹂因感受到春天的气候而婉转歌唱;池塘中的浮萍因春光照耀而显现出娇嫩的绿色。“淑气”与“晴光”本来都是抽象难以捉摸的,诗人这里通过“黄鸟”与“绿蘋”将它们表现得那样生动具体。尤其通过锤炼动词,用了“催”“转”二字,准确而别致,将春光春气那活泼泼的无限生机曲尽其妙地表现了出来,使人形象地感受到春天脉膊强劲有力的跳动。
以上两联铺叙景色,表面句句从江南新鲜的风光落笔,而实际上却处处隐含着眷恋中原故土的深厚情意。因为诗人是在对故乡与异乡物候的比较中来体会节物新奇的,是因“故”而见“新”。因而愈是“惊新”,便愈见其“怀旧”情切。
尾联,点出“和”的意思。“古调”即古雅的曲调,此处指陆丞原唱,有誉美之意。诗人说陆丞的诗无意中触发了自己的思乡之痛,因而感伤落泪。这里作者用了“忽闻”一词,暗与前面的“偏惊”相应。诗人因怀乡而惊心于早春的物候,因物候而生发出宦游异乡的感概,这种情感潜蓄着,一经早春诗篇的触动,便迸发而出,忍不住潸潸泪下,把佩带的巾儿都沾湿了。一片和美暄闹、赏心悦目的春光,经诗人这一点染,便都化作了怀乡的苦酒、思归的恨泪。
此诗感情丰满,气韵贯通,其音调更被视为七言格律之典范。每个诗句,除平声外,其余仄声字都严格区分,没有相同的音调,运用格律达到了相当精确细微的地步,历来为人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