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爱国词人辛弃疾,一向抱有重农思想,他十分提倡农业,以致将自己的号及书斋均取名为“稼轩”。他曾被迫隐居农村近二十年,对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的生活都非常熟悉,曾写有不少专咏农村风光的农村词,这类词作大都写得清新优美、恬淡典雅,与其众多动人心魄的豪放词作交相辉映,显示出辛词风格的多样性。因此,稼轩的农村词也是辛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词史上同样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清平乐·村居》作于乾道元年(1165),写的是南方农村中茅舍人家的生活和劳动场景。词作通过对一个普通农户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平静安宁的农家生活画面,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所以茅草为顶的低小村舍,座落在清溪之畔,溪边绿草如茵。上片起首先写农家背景,寥寥数字,似信笔挥来,即勾画出一幅清幽素雅的画面,随后引出人物。词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先是听到一阵轻柔委婉的谈笑声,仿佛是一对青年情侣在谈情;然及见其人,却出乎意料,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在操着悦耳的“吴音”闲谈取乐。“醉里”二字有书上解释为“翁媪喝醉酒”的意思。乍看似是,细品则有所不妥,因为果真喝醉酒的话,难道还能“吴音相媚好”吗?所以,这里似不应简单地望文生义,而应当理解为作者酒后出行带有几分醉意较为合情入理。按照这一理解,“醉里”句的主语应是词人自身,而不是“翁媪”。“相媚好”是形容柔软轻缓的南方口语,同时也含有逗趣取乐的意思。老夫妇俩能够发出令人产生错觉的“媚好”声音,他们晚年生活的闲适和心情的愉快就不难想见了。

词的下片是写孩子们的活动。大儿正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中儿正在编织鸡笼,只有小儿子因年纪太小,尚不会劳作,正躺在溪边剥吃莲蓬。“无赖”是形容其顽皮淘气得可爱,是用反语表示喜爱的心情,所以前面用“最喜”二字。“卧剥莲蓬”四字,既暗示出小儿的年龄特征,也十分传神地勾画出他那贪吃贪玩的顽童神态。此外,词人还巧借这一写人的句子,使读者产生联想,猜想到小溪中一定长有很多荷叶与莲蓬。这最后一句,既活灵活现地写了人,又暗暗增添了景致的美丽,与上片的茅屋、清溪和绿草相映衬,使这一典型的农家生活场景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富有情趣,不失为下片的妙笔所在。

这首词浅显易懂,虽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但在艺术方面却颇具特色。作者以其精巧的构思和白描手法勾勒江南风光,使词作所展现的画面非常和谐自然。那低矮的茅舍、溪边的青草、溪东的豆田和溪中的莲蓬,集中地反映出江南山村的风物景色;老人的闲适、青年人的劳作以及孩童顽皮,又显示出山野人家生活的淳朴宁静。朴素清新的自然景致与劳逸有致的人物活动,极为协调地交织成一幅富有南国乡土气息的村居美景。其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朴实,不仅可以使读者获得美感的满足,而且亦能得到精神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