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石灰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咏物诗,礼赞诗。诗人歌咏的对象是极平常的建筑材料——石灰,它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地方?有什么美感可言?古今千万诗人,所咏之物多矣,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草木虫鱼,大千世界,事事物物,应有尽有,唯独没有人歌咏石灰。只有明代匡复大臣、“救时宰相”于谦,由石灰这一极其寻常、很不显眼的东西,发现了它的可贵品格,吟成了这首震撼人心的小诗,千古咏物诗之绝唱。

这诗前两句描绘了开凿岩石、烧制石灰的场面,使人仿佛见到,众多民众散布在深山野岭,挥起铁锤,奋力锤击坚硬的岩石;一锤又一锤,“千锤万击”,开采出一块块石灰石。而后运到冶炼场,堆在煤块和木炭上焚烧,烈焰腾腾,烧出了石灰。石灰经受着锤击与焚烧的严峻考验,却满不在乎,“若等闲”,充分显示出它的坚强性格。“若”字是诗人的眼光,赋予石灰以人性,下面两句就是顺这条思路写的。

石灰经过“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之后,已经“粉骨碎身”,却全然不惜。“全不惜”较之“若等闲”在语气上更加强烈。“若等闲”,显出承受严峻考验的从容不迫姿态;“全不惜”,则表现出面对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石灰对于自己化成粉末,虽然毫不足惜,但有一点是必争的,这便是“清白”二字,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这就是石灰的追求,石灰的性格,诗人所要讴歌的崇高精神。

“石灰精神”是诗人理想人格的体现。这种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管在什么艰险恶劣、黑暗污浊的环境下,即使面临生死考验,“粉骨碎身”,也要保持坚贞不屈、清白廉洁的品格。人们常说,诗如其人。这首诗正是于谦人品的真实写照。他在明室存亡危急之秋,毅然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忘家,鞠躬尽瘁,力挽危局,立下不世之功。但他“生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明史》本传),又坚决反对阿谀之徒推荐其子加官晋爵。后被诬杀,抄家时未见余财。他的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洁白廉洁的品格,史称可与“日月争光”,体现他这种崇高精神与品格的《石灰吟》也将永为后世传诵。

这首诗托物言志,石灰的“清白”形象与诗人理想人格完全吻合。四句诗的安排颇见章法,由“千锤万击”而至“烈火焚烧”,再至“粉骨碎身”,一层进一层,最后逼出“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迸射出耀眼的光芒。用词浅显,质朴自然,一气呵成,一点没有做作的痕迹,所谓“意态自然,不烦雕琢”(《静志居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