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韩元吉·薄幸》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韩元吉·薄幸》韩元吉

韩元吉

送安伯弟

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醾香暖,持杯且醉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京江送别图(局部) 【明】 沈周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江干:江边,江岸。②酴醾(túmí):指一种经几次酿造而制成的甜米酒,或是用酴醾花熏香或浸渍的酒。

鉴赏 题目是“送安伯弟”,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永恒主题,其内容无非依依不舍、情深谊长,本词亦复如此,然而渗入了时代情愫于其间,作者于离愁别恨之中蕴涵着家国之痛和人生之悲,所以别具一格。

开篇直入送别。“南浦”,原意是南面的水边,后因文人的点染,便转化成了诗词中的典型意象——送别之地。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楚辞》,其中的《九歌·河伯》中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南朝梁江淹妙笔生花,赋予“南浦”永恒的生命,他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句流传千古,极具风情。唐李贺《黄头郎》:“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王琦注引曾益曰:“南浦,送别之地。”一直到清代“南浦”还活跃在文人笔下,清曹寅《登署楼适培山至用东坡真州诗韵同赋》:“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所以“南浦”的送别意象早已定型,诗词中一提到“送君南浦”,或只提出“南浦”两字,感伤意境便呼之欲出,使词间涤荡起一股浓郁的哀愁。

“对烟柳”至“叶底黄鹂自语”四句,作者铺叙当日的风景。“残红吹尽”表明了时间在暮春,此时送别,更添伤情。眼前烟柳青青万缕,“留”意无限,但任凭“一溪烟柳万丝垂”,也“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分别已是必然,偏偏残红更恶,迷乱离人的双眸,带来凄怆满眼。“叶底黄鹂自语”句极似唐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黄鹂不知人愁苦,巧啭自语,其乐融融,教人更加烦扰。

“甚动人、多少离情”即“多少离情、甚动人”的倒装,“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无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所有的真情厚意都停留在这一刻,深切安慰,叮咛嘱托。“楼头水阔山无数”点明了分别的场所,作者由高楼极目远望,只见水天空阔,远山无穷,那么,再见自是遥遥无期了。

“记竹里”三句,作者回忆二人的交往之乐。“题”“载酒”都是文人的雅尚,再以“竹里”“花边”为背景,更赋予它无穷意趣,尽显朋友的风流、飘逸。这两句构筑了清新快意的生活片段,只有心有灵犀、志同道合之人才能如此尽兴,给生活添加高山流水之音。但现在,一切都成追忆,昔日欢声笑语,今日魂断江边,两相对比,唯有伤怀。

下片转入议论,直入惨淡的现实。“都莫问”三句,大有往事如梦不堪回首之意。“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是作者的悲愤之语,他引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来鞭策自己,南宋的处境和东晋极为相似,亟需统一全国还都北地,但一个“任”字便将破败的现实完全彰显。北宋沦陷,南宋偏安,曾经的繁荣昌盛、丰功伟业已不再,朝廷偏安江南,奸佞当道,作者虽居要职,但在那个动荡时局中他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凭高目尽孤鸿去”一语双关,既是对朋友“孤帆远影碧空尽”的遥想,又是对乡关何处的追寻,可悲可叹。

“漫留君住”三句,作者将笔触拉回了眼前的惜别,既然愁情万丈,不如聊取酒杯,痛快畅饮,不醉不休,这是不忍分别的表现,也是满腹忧伤的流露。“趁酴醾香暖”句的“酴醾”是酒名,“瑶台露”即仙露琼浆,也是对美酒的雅称,分别之际,也只有这几杯残酒还留有几分香暖,带给人心底片刻适意,所有的不舍都尽在不言中,杯酒中见温情。“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二句与唐人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的诗意异曲同工,分别之后唯有相思,连共听西窗夜雨也成了奢望。全词在深沉低婉中收笔,其郁结的忧愁仍给人以心灵的冲击。

本词语言朴质自然,格调沉郁,感情慷慨。作者以娴熟的笔力将分别之愁和家国之忧巧妙结合,唱出了时代的挽歌和送别的离曲,直入肺腑,感人至深。(张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