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张泌·江城子》张 泌
张 泌
碧栏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①,没心情。
注释 ①匀面:在脸上涂抹脂粉。
鉴赏 这首小令着意写闺中女子因春而引起的对于年华易逝的惆怅,短短的字句便把闺阁女子那种孤寂无聊的心情娓娓道出,中间虽没有大喜大悲的情感波动,却能令人在沉寂的氛围中体会到主人公寂寥的心情。
梧桐倩影图 【清】 汤禄名
开头先是用白描的手法写出周围的环境:“碧栏杆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好一派春日的旖旎风光! 雨过天晴,“中庭”的花草树木在经历了雨水的荡涤之后,显得清新洁净,而“晓莺”则点出了此刻刚好为一日之晨,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样的日子应该有所追寻和寄托,才不负这明媚如画的春光。春光最为公平,从来不会忘却惠及任何角落,本来静谧的院落当然也不被春光遗忘,“晓莺声”“飞絮落花”则为安静的院落增加了动态的春日气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虽然这里尚未显现人的踪迹,但是从前面景物的铺垫却能领悟到:正是有双多情的眼睛在观察着景物,才能使人感受到春日的“草长莺飞”。本来是非常祥和的一幅图景,然而在转念之间想到了“时节近清明”,清明本来就给人凄凉之感,在这里思及清明,立即给这份图景涂上迷茫的凄清色彩。这段景物的描述,在平静之中暗藏着对春日的眷恋和春光逝去的不舍,而春光的变迁更使闺中女子思及自身的处境,感慨红颜易逝,青春短暂。短短数笔之中,舒缓自如地把春之景物表达出来,暗藏伤春之感,耐人寻味,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流丽之句、却寓伤春之感”,正是对这种描述的贴切评价。
前面五句在写景寄情,主人公并未现身,后三句中方显现主人公的身姿,“睡起卷帘无一事”,原来庭院春景皆是睡醒之后所见。春日之时,一梦觉醒之后还依然能够细细地欣赏着“小中庭”的春景,可见其生活的闲适,而通过这种闲适便能看出女子的处境,纵使春光烂漫,依然要禁锢在深闺之中,不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即使拥有靓丽的容颜又有何用呢?到最后也将如同这春日之花一般凋谢罢了。此种心情,是最让人恼的,闺中生活本就无所事事,在百无聊赖“睡起”之后,为了留住那即将逝去的青春,必然想要梳妆打扮,在慢吞吞的“匀面”结束之后,就再也找不到能够摆脱无聊的途径,只能感慨此番“没心情”,这种淡淡的“没”的情绪,只能转化为失落空寂之感,化为空空的“没心情”,其中蕴涵的复杂情绪,无法直接诉说,但更为悲哀的是无处诉说,以“没心情”结尾的整首词覆盖上哀怨的情调。
全词用语流丽,开首写景,把情寄寓于景,用单纯的庭院常见之春景结合极为简练的“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几句看似不经心的写照把主人公内心郁结的无聊以及伤春情绪暗示出来,孕育了隽永的不尽意味。(张佩)
集评 明·卓人月:“徐士俊云:二词(按:本词与“浣花溪上见卿卿”一首)风流调笑,类李易安。”(《古今词统》卷三)
江城子
张 泌
浣花溪上见卿卿①。脸波明。黛眉轻②。绿云高绾③,金簇小蜻蜓④。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注释 ①浣花溪:在成都城西南郊外,杜甫草堂就依浣花溪畔而建。卿卿:男女相爱,情意绵绵的样子。②脸波:眼波。黛眉:古代女子用青黛描画眉毛,故称“黛翠”,又叫“翠黛”“眉黛”。黛:青黑色的画眉石。③绿云:乌黑的头发。高绾:高高盘着的发髻。绾:绾结,盘结。④簇:丛聚。小蜻蜓:蜻蜓形的钗饰。
仕女图 冯超然
鉴赏 这是从男子的角度来描写在野外与一女子邂逅的场景,词句中包蕴了男子的真挚情感,风格颇为活泼清新。关于张泌在文中表达的这种至真的情感,刘永济先生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认为:“此词相传有实事。盖泌少时与邻浣衣女相爱,后女嫁别人……此二首(本词与前一首《江城子》)或追叙少时相爱情事。前首写其居处及妆罢自怜之情;后首则写初会面之事。”虽然只是一段传说,但是对于更好地理解词的意境颇有助益,或许可以略为参考。
首句“浣花溪上见卿卿”便把相遇的地点直接写出,“浣花溪”在四川成都市西郊,因诗人杜甫而闻名,故而又带有诗情画意的味道,把两人相见地点放在浣花溪,则给这次邂逅增加了浪漫气息。“卿卿”是对于女子的亲昵的称呼,从这种饱含爱意的称呼中,可体会到男子对于女子的深刻印象已经不可抑制地转化为满腔柔情。由于相见之人特别,所以时至今日依然对女子的容貌记忆犹新:“脸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晴蜓。”眼波流转,自有万种风情,“黛眉轻”之“轻”,则是在说女子的眉毛是不经修饰的自然美,淡淡地一扫而过,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倒更能衬托出女子冰清玉洁的形象。当然,自然美并不意味着不懂修饰,那“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的发饰,则和她自身的美好形象一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恰恰正是词中男子所努力追寻的姝女,不料竟能在此地邂逅。面对这个美丽得让人难以移开目光的女子,男子忍不住要上前去搭讪。当他情不自禁地冒昧询问:“好是问他来得么?”能否与她约会?却被女子巧笑倩兮地说道:“莫多情。”看来这是一厢情愿之事。其实不然,女子这娇滴滴的“莫多情”并不意味着就是不得相见的拒绝,其中或许也包含有欲迎还拒的可爱,可其内心隐约着的似有还无的意愿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明白地知晓她并未直言拒绝,可以想见,在某一天,或许又将相见。男子因情之痴癫冒昧相问,女子的调皮之答,留下了不可名状的结果,可是这种结果中多是隐含着欣喜的情感,所以清陈廷焯《闲情集》卷一云:“妙在若会意,若不会意之间,惜语近俚。”以通俗的口语作为结尾,既能显示出女子的纯真调皮,又使得整首词清新流丽。
这首词构思特别,意在描述男子的内心与情感的波荡,这在花间一派专写女子内心的题材中,显得极为珍贵,同时又能透过对女子容貌的描述,把男子在分别之后依然念念不忘的情感不言而喻地呈现出来,别有一番滋味,至于最后男子女子的一问一答,则能更为形象地体现各自内心纯真的情感,读来不禁令会心之人莞尔一笑。(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