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秦观·满庭芳》秦 观
秦 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①。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②,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③、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画角:军中用的号角。谯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②蓬莱:原指传说中海上的仙山,这里指越州蓬莱阁。③谩 (màn):通“漫”,犹言枉自、徒然。
松岩仙馆图 【宋】 佚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是秦观非常出名的一首词,他也因此得了“山抹微云秦学士”的称号(见本词集评)。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范内翰祖禹,作唐鉴,名重天下,坐党锢事久之。其幼子温,字元实,与吾善。温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儿,善歌秦少游长短句,坐间略不顾温,温亦谨不敢吐一语。及酒酣欢洽,侍儿者始问:‘此郎何人耶?’温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多绝倒。”这则记载可知本词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关于这首词的评价,前人多有夸赞之词,喜欢婉约词风的人一致认为它是首极优秀的作品,而豪放一派虽对他略有微词,内心亦很欣赏,只以其“气格”为病。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附注:“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曰:‘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消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可改矣。”苏轼本人未尝不喜欢这首词,只对其用“柳词句法”有所不满,而秦观自己的“惭服”也是在这一点上,并非是对全词的不满,而且也未必是真心惭服。不过总体上,这首词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来,一直都被人赞赏、传唱。
本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春。元丰二年秦观自高邮赴越州(今浙江绍兴)看望祖父与叔父秦定(会稽尉)。秦观在会稽住了八个月,与知州程公辟相得甚欢,颇有宴游,是年岁末离会稽,这是当时留别之作。这首词的“本事“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三三引《艺苑雌黄》:“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 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是也。”但从词中所描写的情状看,秦观与该女子的恋情,恐怕不止“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那么浅,应当是相恋极深才对。或者秦观这里,也只是借男女之情事寄托对越州山水及诸友的怀恋之情。
本词上阕重在写离别时所见所感,下阕则写与恋人分别时的情形。开篇三句写秋天景物,呈现一片萧瑟之象,已隐含离思。“抹”“连”“断”三字工巧生动,大笔渲染了一幅宏大的秋景图,其中又夹有隐约的画角声响,静中取动,以动衬静。接下来“暂停征棹”二句略叙与友人饯别的场景,但如就此铺叙饯别,则落入窠臼。秦观抛开实景,用“拓宕之笔,追怀往事,局势振起”(俞陛云《唐宋五代词选释》)。这里的“蓬莱”既指蓬莱仙山,又指越州蓬莱阁,“蓬莱旧事”一语双关,指与蓬莱阁相关的往事,已如海上仙山般烟霭茫茫,渺然难寻。“斜阳外”三句以景代情,含义隽永深沉,历来为人所称道。
“销魂”二字领起下阕,回到与恋人告别的场景,这应是追忆。“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二句中,香囊是盛香料的小袋,罗带是女子的饰物,可以打同心结,这里以“香囊解”“罗带分”暗喻恋人间的离别。“谩赢得”句化用杜牧《遣怀》诗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句,表达了自己对辜负恋人一片深情的愧疚之情。“此去”一问用意直白而感情真实,“襟袖上、空惹啼痕”以无言代回答,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结句写作者离去时的情景,数次回头遥望,但见灯火阑珊,与恋人已隔数重烟浦,悲伤之情已无边际。
这首词虽写恋情,“气格”却并不弱。所谓艳情的“销魂”数句,只是实写回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又化用杜牧诗,并不觉淫靡,而最终又归于高城望断,意蕴实深。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评道:“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可谓知言。张炎《词源》卷下:“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则更抓住了秦词的神韵。(姚苏杰)
集评 宋·叶梦得:“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本隋炀帝诗也。少游取以为《满庭芳》词,而首言‘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尤为当时所传。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柳永《破阵子》语也。”(《避暑录话》卷三)
清·贺贻孙:“秦少游‘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晁无咎云:‘此语虽不识字者,亦知是天生好言语。’渔隐云:‘无咎不见炀帝诗耳。’盖以隋炀帝有‘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也。余谓此语在隋炀帝诗中,只属平常,入少游词,特为妙绝。盖少游之妙,在‘斜阳外’三字,见闻空幻。又“寒鸦”“流水”,炀帝以五言划为两景,少游用长短句错落,与‘斜阳外’三景合为一景,遂如一幅佳图。此乃点化之神,必如此,乃可用古语耳。”(《诗筏》)
链接 名作与文人外号。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因为某一首或某一组作品而闻名,人们便以这组作品来作为对他的“尊称”。比如在宋代,宋祁因《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被美称为“红杏尚书”(宋祁曾任工部尚书),而张先则被称为“张三影”,因其词作中有三句非常出色的写“影”名句(《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千秋岁》“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稍后,贺铸的《青玉案》一词极为出名,许多著名的文人如黄庭坚等都有和作,贺铸也因其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而得名“贺梅子”。秦观的这首词也是这种情况,他因此得名“山抹微云秦学士”。
满庭芳
秦 观
红蓼花繁①,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②。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③、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注释 ①红蓼:草名,多生长在水边,夏季开花,花淡红色或白色。②泛梗飘萍:漂在水面上的枝条和浮萍,多形容人生的漂泊不定。③尘劳:佛教谓世俗事务的烦恼。
鉴赏 此词又见张先词集,底本据唐圭璋《宋词互见考》,定为秦观词。底本认为:“楚江秋钓,啸傲风月,寄情闲散,胸次恬淡,该是中举前游润州、金陵等地时之作。元丰年间……李之仪有词《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亦可佐证。”《唐宋词汇评》则把它定在绍圣三年(1096)湘中作,该年十月秦观行过潭州,岁暮抵郴州,“烟渚沙汀”等语,皆是宋人诗词常见之潇湘景色。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们更倾向于后者,但惜无明证,暂依底本编年。
千里江山图(局部) 【宋】 王希孟 故宫博物院藏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楚江月夜独钓图。开篇从水边的红蓼、黄芦着笔,红、黄二色相杂,而附以“繁”“乱”二字,给人一种非常幽深的感觉。“夜深”一句点明时间,衬托出环境的寂静。这三句描绘的画面纯属自然,毫无人迹。在这样的悄无声息之中,连露水降下的声音似乎都能听到。“霁天空阔”两句,视角从低处转到高出,渲染了画面中的天空部分与整个远景。秋高云淡,水天一色,境界极为宏大,此时,气氛也由幽静转为疏朗。这种环境下,词人独自驾着“孤篷小艇”,悠悠然飘过这片“烟渚沙汀”,这是怎样的悠闲恬淡。接着一幕,时间应该在片刻之后,词人停棹垂钓。“金钩”“丝纶”把渔具写得非常精致,也衬托出作者内心之平和、细腻。“慢卷”二字描摹了垂钓时的真实状态,因鱼上钩之后必须慢慢拉线,此处也是喻指作者内心之悠然。“牵动一潭星”句向来为人称道,因为本词从开篇到“云淡楚江清”,作者所要表现的都是一种极致的幽静,到“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这四句,则开始加入动作,但是仍非常悠然、轻微,直到“牵动一潭星”一句,这种“动”的因素才忽然凸显,让人一惊。本是平静的水面上,渔翁忽然一牵鱼线,鱼儿上钩出水,打破了水面的平静。秦观《临江仙》词有“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一句,写天水一色的幽静清冷,亦为人所称,但却不如本词这一句“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既形象生动,而又富有生趣。静中出动,以动衬静,手法更加高明。
上阕写完江上的垂钓,下阕转写江上的游乐与沉思。“时时”四句写作者江上独自吹笛的情形,“清风皓月,相与忘形”写作者的孤独,也写作者的旷达。作者能与自然“相与忘形”,在大化中忘怀自身的得失。“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二句,就是忘形的具体内容。这里作者最终所要描述的是他在忘怀人生诸多不如意后,在自然中获取快乐与满足,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状态。“饮罢不妨醉卧”二句再由“忘形”而到“醉卧”,完全抛开尘世的纷扰,可见其内心之恬静淡然。“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三句是一个跳跃,由醉卧一睡而到天明。作者描绘了自己醒来时的所见:江风平静温和,正如此时他的内心。尚未完全酒醒的词人,悠然地卧在枕上,看着天空的太阳,听着幽静的自然。此情此景,颇有道家真味。
整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幽深、清新、高远兼有,其重心则是作者悠然、恬淡的内心。“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尘劳事、有耳谁听”这是作者追求的境界,也是本词所要表达的精神。(姚苏杰)
集评 明·李攀龙:“一丝牵动一潭星,惊人语也。眠风醉月渔家乐,洵不可谖。”(《草堂诗馀隽》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