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赵鼎·双翠羽》赵 鼎
赵 鼎
三月十三日夜饮南园作①。旧名念奴娇。
小园曲径,度疏林深处,幽兰微馥②。竹坞无人双翠羽③,飞触珊珊寒玉④。更欲题诗,晚来孤兴,却恐伤幽独。不如花下,一尊芳酒相属⑤。慨念故国风流,杨花春梦短,黄粱初熟⑥。卷白千觞须劝我⑦,洗此胸中荣辱。醉揖南山⑧,一声清啸,休把离骚读。迟留归去,月明犹挂乔木。
注释 ①南园:东郭南园的简称,位于江西宜丰县南郊。②馥(fù):香气。③竹坞(wù):竹林。坞,四面如屏的花木深处。④珊珊:象声词,指声音清脆、舒缓。寒玉:玉质清凉。多用以比喻清冷雅洁的事物,如角枕、溪水、翠竹等。⑤相属(zhǔ):相连。⑥黄粱初熟: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比喻幻梦一场。黄粱,小米。⑦卷白:“卷白波”的省称,古代酒令名。此处指酒。黄朝英云:“盖白者,罚爵之名。饮有不尽者,则以此爵罚之……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缃素杂记》卷三)。觞(shāng):酒杯。⑧南山:终南山。
梅下横琴图 【元】 杜堇 上海博物馆藏
鉴赏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赵鼎任江西安抚大使,知洪州(今江西南昌),在江西南园写下此篇。南园由北宋元丰年间的蔡曾建造,苏轼、苏辙曾来此拜会,黄庭坚也多次做客此地,并写下了《东郭居士南园记》,北宋著名诗僧惠洪有一首《秋千》诗题咏南园,后被南宋时人编入《千家诗》,风靡一时,南园由此更加知名。蔡曾是一位处士,精通诗书,却隐居不仕,南园自异于一般庭园。
此篇是三月十三日夜饮之作,小园幽美恬静,还飘荡着淡淡的酒香,作者想在这里寻得心灵归所,获得一时解脱,但终罢不能。
“小园”三句从整体写南园景象。疏林深处,曲径通幽,兰花始发,芳香清淡。“深”字写出了小园的深邃,有几分静穆,“幽”“微”给人以恬淡、闲适之感,“兰”是小园的谦谦君子。开篇就把读者带入一个优雅、别致的园林,情韵弥漫。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竹苑,无人来此,幽独空寂,作者遂吟咏了一首《双翠羽》,赠给这清新的竹坞,“飞触珊珊寒玉”是心灵的节拍与宁谧的竹韵完美融合之声,珊珊作响,仿佛高山流水,涤荡微涟。“寒玉”代指翠竹,既有一种翠色欲滴的绿韵,又透露出一种清凉和高贵,自不是俗物,也许作者寻觅的心灵之所就是如此,笼罩着难以言传的高缈风流。小园竹坞,不仅激发词兴,作者更想一气呵成,再造俊丽诗篇。园林愈俏,诗词愈秀,心情愈悲,没有知音,无人欣赏,“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孤”“幽独”才是作者心境的折射。作者层层铺垫,转折突然,使“美”和“愁”形成了鲜明对比,震撼人心。李白曾花下独酌,并相邀明月,留下千古绝唱,“不如花下,一尊芳酒相属”,正含此义,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举杯消愁愁更愁。
下阕作者陷入回忆,故国的万千风流纷至沓来,昔日的北宋,昨日的汴京,“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鹧鸪天》),一派繁华升平。“慨念”是一种复杂的心情,既有自豪,也有茫然,更有伤感。词牌又名《念奴娇》,作者好比周郎,不经意间又“故国神游”,发现一切都已湮灭,万事都成空,所有的荣耀不过是“杨花春梦”。“黄粱初熟”,梦应该醒,作者不由发出“卷白千觞须劝我”的狂语,可“挽取长江入尊罍”(《满江红》)都难浇息胸臆,千盅酒又怎能洗尽荣辱。“揖南山”是词人酒醉之后的荒诞表现,“南山”指终南山,它是秦岭的一脉,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亘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南山以北曾是北宋的锦绣河山,汴京城离秦岭也不远,这个动作并不怪异,这是作者对失去王朝的祭拜。“一声清啸”发泄悲愤,休读《离骚》,缓和心情,《离骚》充斥着家国之痛和一己之悲,读《离骚》仿佛读己,不忍再看。末尾处作者“迟留”一刻,终究归去。“迟留”缘于作者曾在这里享受了片刻宁谧时光,获得了暂时解脱,似寻回了心中的故园,但是,绵绵愁绪如影相随,挥之不去,小园如此美丽,现实如此破碎,只会平添伤悲。“月明犹挂乔木”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化用了苏轼“徘徊不忍去,微月挂乔木”(《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却不著痕迹,妥帖自然,小园不变,现实不改,处处怆然。
全词长于铺叙,先以细腻的笔法,描画出一个清新俊雅的小园,充满空灵和静怡,带给人一种心灵的寄托;然后运用对比,情感飞驰而下,将词人的一腔情愁真实展现,反差强烈,带给人沉重的心灵冲击。(张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