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张榘·念奴娇》张 榘
张 榘
三闾何在①,把离骚细读,几番击节②。蓠蕙椒兰纷江渚③,较以艾萧终别④。清浊同流,醉醒一梦,此恨谁能说。忠魂耿耿⑤,只凭天辨优劣。
须信千古湘流⑥,彩丝缠黍⑦,端为英雄设⑧。堪笑儿童浮昌歜⑨,悲愤翻为嬉悦。三叹灵均⑩,竟罹谗网(11),我独中情切(12)。薰风窗户(13),榴花知为谁裂。
注释 ①三闾:“三闾大夫”的简称,指屈原,因其曾任三闾大夫。②击节:敲打乐器,调节乐器。节,一种古乐器,也有用其他器物或拍掌来代替的。后人用“击节”来表示对别人诗文或艺术的赞赏。③蓠:江蓠,香草名,生于低洼潮湿地带,可供食用。《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按,离同蓠。蕙:香草名,又称“蕙草”“熏草”,俗名“佩兰”。古人认为佩戴它可以避疫。《楚辞·离骚》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椒:花椒。兰:兰草。江渚:江中的小洲。④艾萧:两种有怪味的野草。《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用以比喻品质不良的人。⑤耿耿:忠诚貌。⑥湘流:湘江。这里指汨罗江。汨罗江是湘江的支流,屈原投此江而死。⑦彩丝缠黍:指粽子。粽子又称角黍。五月五日以粽子投江,以祭祀屈原。因以彩色丝线缠成,故称“彩丝缠黍”。⑧端为:正是为了。⑨昌歜(chù):即昌蒲菹,将菖蒲根切碎泡制而成。⑩灵均:屈原字。《楚辞·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11)罹(lí):遭遇不幸的事。谗网:谗言的罗网。(12)中情:内心深处的感情。(13)薰风:和风,东南风。
鉴赏 本篇是端午感怀,为悼念屈原而作。
上阕从细读《离骚》写起来,夹叙夹议,抒发了作者对伟大爱国诗人忠而遭谮、含愤沉江的深切同情。《离骚》是屈原的一首宏伟瑰丽,令人荡气回肠的政治抒情诗。全诗沸腾着屈原对祖国、人民忠贞不渝的爱,对进步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忘我坚持,与腐朽的贵族集团势不两立,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其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作者读《离骚》,自然想见屈原为人。对于屈原在诗中表达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他击节赞叹,而对于那些小人或者变节者,他切齿痛恨。读古人书,切问近思,他不禁感慨良多。当时正是南宋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和屈原所处之世何其相似,现在不也是“蓠蕙椒兰”与“艾萧”纷处,鱼龙混杂,“清浊同流”吗? 那些忠贞之士被迫害、打压,暗无出头之日,而那些品质不良的人反而能扶摇直上,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这些怅恨又能向谁说起呢?那些精忠报国的烈士,既然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朝廷的信任和人们的理解同情,那么只能希望天日昭昭,早些辨清忠奸。作者以屈原的遭遇比喻现实状况,表达了对在朝权贵们的憎恨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慨。
下阕抒发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作者坚信世道定然会拨云见晴,那些忠贞之士也会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悼念。就像那汨罗江上,虽然屈原自沉已经千年之久了,可是人们每逢五月端午屈原自沉那天都要包粽子投江来纪念他。就是那些儿童,虽然还不谙世事,但是在大人们举动的影响下,也纷纷效仿,把昌蒲菹投进江去来纪念屈原。看来公道自在人心,屈原虽亡,但仍世世代代活在人民心中,想到这里,作者的满腔悲愤不禁转化为喜悦之情。不过联想到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经历,他还是耿耿于怀,怅恨不已。此时和风吹拂,石榴花开,大概也是对三闾大夫千年之后还受到人们如此敬爱而含笑不语吧。结拍寓情于景,以石榴花开象征后人对屈原的美好品德的敬仰和怀念,含而不露,饶有韵味。
全词化用《离骚》成句,融会无间,情感鲜明,词义慷慨,气韵悠长。(李飞跃)
链接 植物学著作《离骚草木疏》。此书四卷,南宋吴仁杰撰。吴仁杰博物洽闻,少读《离骚》,老而不衰。以为“凡芳草嘉木,一经品题,谓皆可敬也”,遂取屈原赋25篇中之花草,分别疏释,撰为此书。末有庆元三年(1197)自序。大旨以草木譬忠佞,判其薰莸,暗寓政见。前三卷“荪、芙蓉以下凡四十四种,犹青史氏忠义独行之有全传”;末卷集薋、菉、施等11种莸草,“犹佞幸奸臣传”。每条先列原文,继以王逸注,再引历代论述,尤详宋人之说,终以己之案语。疏说植物种属、形态、性能及与人关系等甚详。后人称其征引宏富,考辨典核,可与罗愿《尔雅翼》等争骛后先。为研究古代植物学、药物学的参考资料。庆元六年初刊于罗田县庠,宋本今存。此外有《知不足斋丛书》《龙威秘书》《榕园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四库全书》据影宋钞本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