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西河金陵》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西河 金陵》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②佳丽地:语本南朝齐·谢脁《齐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朝:自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至589年隋文帝灭陈的一百七十年间,我国南方共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③山围故国:语本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髻(ji记)鬟(huan环):形容长江两岸的青山如美人头上盘结的发髻。鬟,女子的环形发髻。④“怒涛”句:语本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风樯:乘风鼓帆的船只。⑤断崖:陡峭的岸壁。莫愁艇子:语本南朝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许?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莫愁,竟陵石城(在今湖北钟祥)女子,善歌谣。见《唐书·音乐志》。后“竟陵”传讹为“金陵”,遂附会为“金陵石城”,诗词中用作故实。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二《昇州江宁县》:“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盖出传闻。艇子,小划子。⑥郁苍苍:语本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七首其二:“山树郁苍苍。”垒:指石头城军垒。故址在今南京城西清凉山。⑦“夜深”二句:语本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古城墙顶部呈凹凸形的小墙有射孔,供守城者蔽身作战之用。淮水:指秦淮河。参见前贺铸《台城游》词注⑧。⑧酒旗:酒店的标帜。戏鼓:杂技戏曲演出时敲奏的锣鼓。依稀:仿佛。王谢:见前贺铸《台城游》词注⑦。⑨“燕子”四句:语本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里:繁体本作“裹”,与前“邻里”之“里”字不同,故押韵并非重复。

【译文】 金陵啊金陵,昔人诗中所谓“佳丽”之地,南朝繁华竟逐的往事,如今谁还能够省记?帷见青山围绕着古都,夹峙在沧江两岸,如同美人的髻鬟相对耸起;怒涛寂寞地拍打着孤伶伶的石头城,船帆鼓风,行驶在遥远的天际。石头城临江那面陡峭的岸壁上,犹有老树横生,枝干倒垂,昔时莫愁姑娘的小艇,缆绳曾在那树干上维系。雾沉江面,遮蔽了城垒的下半,当年雄踞一时的要塞,而今林木苍郁,空有遗迹。夜深时,明月越过石头城垣,伤心地向东回望淮水。酒旗招展,戏鼓喧阗,那是什么街市?想来大约是旧日王、谢等名门望族聚居的宅第。往昔巢居在王、谢两豪门堂屋里的燕子,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朝代,却飞进寻常街巷的普通人家,栖止在梁上两两相对,呢呢喃喃,沐浴着夕阳,好象是在谈论兴亡盛衰的人类历史。

【集评】 明·卓人月·徐士俊:“瞿宗吉《西湖十景》云:‘铃音自语,也似说成败。’许伯扬《咏隋河柳》云:‘如将亡国,说与路人知。’都与此词末句一例。”(《古今词统》)

明·沈际飞:“介甫《桂枝香》独步不得。”“吴彦高‘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逊婉切。”(《草堂诗馀正集》)

清·许昂霄:“隐括唐句浑然天成。”(《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此词纯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气韵沉雄,苍凉悲壮,直是压遍古今。”“金陵怀古词,古今不可胜数,要当以美成此词为绝唱。”(《云韶集》)

近代·梁启超:“张玉田谓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读此词,可见此中三昧。”(艺蘅馆词选》乙卷引)

近代·俞陛云:“闰庵评此词前二段云:‘佳处在境界之高,若仅以点化唐人诗意论之,尚浅。’余谓第三段‘燕子’、‘斜阳’数语在神韵之远,若仅以点化‘王谢堂前’诗意论之,尚浅。”(《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此首金陵怀古,隐括刘禹锡诗意,但从景上虚说,不似王半山之‘门外楼头’、陈西麓之‘后庭玉树’搬弄六朝史实也。起言‘南朝盛事谁记’,即撇去史实不说。‘山围’四句写山川形胜,气象巍峨。第二片,仍写莫愁与淮水之景象,一片空旷,令人生哀。第三片,藉‘斜阳’、‘燕子’写出古今兴亡之感。全篇疏荡而悲壮,足以方驾东坡。”(《唐宋词简释》)

【总案】 北宋的金陵怀古词,王安石《桂枝香》单骑独步于前,贺铸《水调歌头》及周邦彦《西河》并辔踵武于后,分鼎三足,异曲同工。而究其视野文心、声情辞采,又各有思想与艺术个性在焉。王安石之作,充溢着对祖国江山的热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见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又选用散句型和入声韵,高亢激越,飞扬蹈厉,自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之词。贺铸之作,艺术地再现了陈后主奢华破国的全过程,隐含着历史的批判与反思,又用开口之韵三声通叶,骈散句型错落交织,抗坠铿锵,腾踔跌宕,自是攫掷狮虎的豪杰之词。而清真此作,通篇为寂寥衰飒之景,不胜其怀古伤逝之感,又用齐龊之韵,散句三叠,低回唱叹,幽咽苍凉,则是沧桑人世的诗人之词。体段精神,互不相袭,一颦一笑,各肖其人,作家之身份与性格对于其文学创作之影响,由此可以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