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孙《水龙吟牡丹》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水龙吟 牡丹》

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玉栏干畔,柳丝一把,和风半倚。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 池馆家家芳事。记当时、买栽无地。争如一朵,幽人独对,水边竹际。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来还醉。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

【注释】 ①此三句语本徐仲雅《宫词》诗:“内人晓起怯春寒,轻揭珠帘看牡丹。一把柳丝收不得,和风搭在玉栏干。” ②国色、天香,均为牡丹名品。《摭异记》:“太和中有程修已者,以善画进。会内殿赏花,上问修已曰: ‘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称首?’对曰: ‘中书舍人李正封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扶春不起:形容牡丹初蕾未放之态,如纤弱之美女。吴文英《喜迁莺》词:“还倩东风扶起。” ③“自真妃”三句:《杨大外传》:“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即今之牡丹也。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繁开,明皇乘月夜召太真妃,步辇从之……遂命李龟年持金花笺赐翰林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词中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谪仙:李白。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④“池馆”二句:欧阳修《洛阳风土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白居易《买花》诗:“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为习俗,人人迷不悟。”罗隐《牡丹》诗: “买栽池馆恐无地。” ⑤幽人:隐士贞人。孔稚圭《北山移文》:“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水边竹际:段成式《酉阳杂俎》:“牡丹前史中无考,惟谢康乐始言永嘉水间竹际多牡丹。”争,犹怎也。⑥剩:犹直也。拚:甘愿之辞。周邦彦《解连环》词;“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⑦洛中:即洛阳。杜鹃:鸟名,一名鹈鴂 。《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辛弃疾《婆罗门引》词:“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春归。”苏轼诗云:“一声啼鴂画楼东,魏紫姚红扫地空。”

【译文】 晓色轻寒中慵懒地掀动珠帘,探望院落中的牡丹开花没有?只见院中玉栏干畔,一把柳丝,随风半倚。国色微酣轻红,天香乍染浅黄,稚瘦纤弱,尚无力扶助春色。自从杨贵妃沉香亭畔舞罢,谪仙李白应制赋花之后,名花倾国两相欢的繁华盛况已成昨梦,象流水一样一去不返。

还记得当时家家池馆争种牡丹,买栽无地的时尚。怎如今日孤芳一朵,在水边竹际与幽人独对。把酒花前,直愿一醉方休,醒来之后又醉。只怕洛阳牡丹,好景不长,春色匆匆随着杜鹃声起而衰逝。

【集评】 清·许昂霄:“明隽清圆,无堆垛之习。”(《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牡丹极富艳,作者易入俗态,此作精工富丽,却又清虚骚雅,绝不作一市井语,词可占品。结有感慨。”(《云韶集》)又:“以清虚之笔,摹富艳之神,感慨沉至。”(《词则·大雅集》卷四)

近代·俞陛云:“前七句赋牡丹正面。‘真妃’四句借唐宫遗恨慨天水之消沉。下阕言众醉盈廷,独醒何补,咏花亦以自悼。结句言京洛春光虽好,白雁南来,帝业共春光俱逝,但微旨及之,不说尽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此词咏牡丹而能不耽于俗绝,创造出清虚骚雅、感慨沉至之境界,乃在于词人眼中的牡丹,不是作为审美愉悦的观赏对象,而是某种心境的表现媒介。词人着眼的不是牡丹,而是牡丹的典事人物所蕴含的盛衰变故。在今昔赏花情景的强烈对比、及其一笔扫空的跌宕顿挫中,传达的自然不是花予人的单纯形式美的愉悦,而是沉郁顿挫的今昔盛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