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鹊踏枝》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鹊踏枝》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归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注释】 ①行云:本指神女。见宋玉《高唐赋》。这里的行云,引申为行踪不定、冶游不归的男子,即词中抒情女主人公的丈夫。②百草千花:这里以花草比喻妓女。寒食:节令名。《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武林旧事·祭扫》:“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为悼念抱木焚身的介之推,规定在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冷食,故称。居民都在这天出城祭扫坟墓和游春。③陌上:路上。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译文】 几日不见,我那犹如行云的薄情郎不知又飘浮到何处,他忘了归来,也不想想,这青春就象大好春光一样即将过去。在那百草千花竞美斗妍的游春路上,他的香车究竟系在谁家的大树? 我倚楼怅望含泪自语,那归来的双燕,你在路上可曾遇见我的丈夫?我撩乱的春愁好似这蒙蒙柳絮,只恐在悠悠梦中也难寻到他的去处。

【集评】 清·谭献:“行云、百草千花、香车、双燕,必有所托。‘依依梦里无寻处’,呼应。”(《谭评《词辨》卷一)

清·张惠言:“忠爱缠绵,宛然《骚》、《辨》之义,延巳为人,专蔽嫉妒,又敢为大言,此词盖以排间异己者,其君之所以信而弗疑也。”(《词选》卷一)

清·陈廷焯:“正中《蝶恋花》,情词悱恻,可群可怨。‘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忠厚恻怛,蔼然动人。”(《白雨斋词话》卷一)

清·陈秋帆:“谭复堂云:‘行云、百草、千花、双燕,必有所托。’按此词牢愁郁抑之气,溢于言外,当作于周师南侵,江北失地,民怨丛生,避贤罢相之日。不然,何忧思之深也?后主之‘一寸相思千万缕,人间没个安排处’,与之同慨。身世之悲,先后一辙。永叔之‘双燕归来细雨中’、‘梦断知何处’、‘江天雪意云撩乱’、元献之‘凭栏总是销魂处’、‘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等句,均由此脱化。北宋词人,得《阳春》神髓。如此之类,不胜覙举。”(《阳春集笺》)

现代·刘永济:“此词因心中所思之人久出不归,遂疑其别有所欢,故曰‘香车系在谁有树’。后半阕前三句,言消息不知;后二句,言愁思甚苦也。其中既有猜忌,又有留恋与希冀之意。其情感极其曲折,此张惠言所谓‘忠爱缠绵’,能使其君信而弗疑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现代·唐圭璋:“这首词写少妇埋怨荡子游冶无度,久出不归。她只好倚楼怅望,含泪独语,看到燕子飞来,也要打听一下。春愁撩人,到梦里还找不到他的踪影。以后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内容与本词相同,但含意更深,字句更为凝炼。”(《唐宋词选注》)

【总案】 这首闺情词写一位痴情少妇对冶游不归的丈夫既怀怨望又难割舍的缠绵悱恻之情。从起句到煞拍,女主人公始终徘徊于怨嗟与期待、苦闷与寻觅的相互交织中,随着倚楼而望的时间进程,她的怨恨之情渐渐消失,想望之情渐渐增长。全词对女主人公的容貌服饰不着一字,而是以细腻的笔触集中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其一片痴情,完全借助外物不断作用于人物心灵的历程加以显示,从而使全词显得感情真挚,意蕴深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