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永遇乐》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永遇乐》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注释】 ①乙亥: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李易安《永遇乐》:指李清照咏上元节的“落日熔金”一词。本书已入选,可参。②依其声:依照李清照的原词声韵填词。③璧月:象璧玉般的圆月。黛云:青绿色的彩云。④禁苑:专供皇帝游乐的林园。娇寒:嫩寒,微寒。湖堤:西湖上的长堤。倦暖:暖和得使人思睡。前度: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句意。这三句回到眼前,写己身。⑤香尘:香车扬起的尘土。这三句呼应李清照《永遇乐》:“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⑥断烟:炊烟断绝。指临安城中居民稀少。禁夜:夜里戒严,禁止通行。指元统治者对汉人的严密防范。⑦宣和:宋徽宗年号。芳景句:用《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句意。⑧缃帙(zhi,志):指贵重书籍。流离:散失。李清照南渡后,几经磨难,所珍存的书画金石,十去其七八。风鬟句:李易安《永遇乐》:“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风鬟:头发蓬松散乱的样子。三五:上元节。⑨鄜 (fu,肤)州: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⑩釭(gang,冈):油灯。社鼓:社日祭神的鼓声。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此处化用杜诗。

【译文】 雨过天晴,圆月初上;远处天空,彩云飘荡,试问这般春日美景,由谁作主?御花园里轻寒,西湖堤上困暖,今日重游,变化是如此的迅速!香车扬尘,昏暗了过往的道路;华灯张彩,照明了整个夜幕。经常是慵懒无聊,不愿携手同去。有谁知道,炊烟断绝,夜行禁止,都城恰似笼罩着忧愁的风雨。宣和年间的旧日繁华,南渡初年的临安都城,山河风景,依然如故。金石书籍,散失殆尽;元宵佳节,鬓发蓬松,怎能把最悲苦的情怀尽诉!江南无路可走,鄜州今夜相思,又有谁明白此中的痛苦?空自相对着残灯,难以入眠,只听到满村传来咚咚的社鼓。

【集评】 清·况周颐:“须溪祠,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坡公。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世或目为别调,非知人之言也。……《永遇乐》云:‘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余所摘警句视此。”(《蕙风词话》卷二)。

【总案】 这首词作于端宗景炎三年(1278),离临安沦陷已有二年。凄风苦雨,更甚于南渡初年。所以,刘辰翁会与流落江南的李清照深有同感,自觉“悲苦过之”。它仍是重复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主题。采用了回忆和对比的手法,以临安旧时的盛况来反衬目前国破家亡的悲痛。词人巧妙地将这一主题的表现,与对李清照南渡后遭遇的感慨,融合在一起。通过隐括李清照的《永遇乐》,并作适当的补充和发挥,将自身与前人化为一体,天衣无缝。自由驰骋想象,语辞婉丽而凄切。脱胎于李清照的《永遇乐》,又自具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