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女冠子元夕》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女冠子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注释】 ①宝钗楼:本为咸阳酒楼,此泛指酒楼。琉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体材料。此指灯。周密《武林旧事》:“又有幽坊静巷多设五色琉璃泡灯,更自雅洁。” ②蛾儿:即闹蛾。用彩纸剪成,元宵节女子头上的饰物。周密《武林旧事》:“妇人皆带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毯。” ③灺(xie泻):灯烛灰烬。钿车:华丽的车子。罗帕:香罗手帕。④吴笺:吴地出产的信笺纸。砑(ya亚):碾。银粉砑:碾上银粉,使之发光。⑤绿鬟:黑发。夕阳西下:范周《空鼎现》咏元夕词,开头即为:“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

【译文】 蕙兰花好香哟,在昔日的元宵之夜,雪霁天晴衬映得,池塘楼馆景色如画。一片笙箫吹得春风飞到幽坊静巷的酒楼之上,五彩的琉璃泡灯,光芒四射。而今但见冷落的灯儿,昏暗乱挂。已不再象旧时的元夜,飞尘遮暗月,道路盈车马。更何况近年来我心灰意懒,害怕与头戴彩蛾的妇女,凑趣灯下。

江城静寂得悄无人影,但闻初更的更鼓敲罢。问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我醒来剔除红烛的残灰,只记得梦里隐隐目睹,往昔彩车飞驰男女幽欢分罗帕。忙铺上吴笺碾上银光粉沫,急着要把故国元夕的风景,写成漫话。可笑邻家年青的姑娘,倚着幽窗还在唱旧曲“夕阳西下”。

【集评】 清·陈廷焯:“极力渲染,‘而今’二字,忽然一转,有水逝云卷、风驰电掣之妙”(《白雨斋词话》)。

现代·唐圭璋:“此首元夕感赋。起六句,极力泻染昔时元夕之盛况。‘蕙花两句写月光;‘春风’四句,写灯光,中间人影、箫声,盛极一时。‘而今’二字,陡转今情,哀痛无比。时既非当时之时,人亦非当时之人,故无心闲赏元夕。换头六句,皆今夕冷落景象,反应起六句盛时景象。人悄灯残,此情真不堪回首。‘吴笺’以下六句,一气舒卷,言我自伤往,而人犹乐今,可笑亦可叹也。”(《唐宋词简释》) 。

【总案】 此词与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异曲同工。两词同写昔日元宵佳节之繁华,吐露出往事不堪回首之意。然在作法上,情感上却同中有异。李词创作之年代正直中原沧陷,偏安江左之时,虽说南渡凄苦,然尚有半壁江山可栖。蒋捷写此词之时,宋朝灭亡,江山易主,半壁亦无,更为凄惨。李词写汴京元夕多从妇女妆饰着笔,以现繁华。蒋词却从月光、灯光、人影箫声、钿车罗帕等多角度展示南宋元夕之荣盛。两词俱极力渲染昔日之繁华以衬今日之冷落,李词“如今”一转,“平淡入妙”;蒋词“而今”转折,如“水逝云卷”。李清照“怕见夜间出去”,语见哀痛。蒋捷“羞于蛾儿争耍”,哀痛之外,尚有洁身之意。李词的基调是沉痛,反映了作者浓烈的忧患意识。蒋词的基调是哀痛,咏叹的是无可奈何的挽歌。总之国家的灾难,都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同向人们展示出自己内心世界的伤痕。真切的情感在今昔对比中深化,沉积为爱国的人格力量传染给千百年来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