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水调歌头 沧浪亭》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②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③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④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⑤刺棹穿芦获,无语看波澜。⑥
【注释】 ①沧浪亭:苏舜钦被削职为民,闲居苏州时,在城外买了一处三面环水,又无民居,林木修竹覆荫之地,并在靠水的北面建一亭,自名为“沧浪”亭。②太湖:在江苏省南部。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中有岛屿数十个,以洞庭西山最大。③陶朱张翰:陶朱公即战国时辅佐越王勾践的范蠡。张翰为西晋时人。在洛阳做官时,看到秋风起,便想到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弃官归里。这里指二人都是为避祸而隐居其中。④汀:水边平地、小洲。⑤青伦:纶(guan官),古时用青丝带编的头巾。⑥棹:棹(zhao照)划水行船。
【译文】 潇洒幽雅的太湖岸,隐约伫立着洞庭山。那是鱼龙潜隐的地方,烟霞深深笼罩着辽阔的湖间。刚想起曾隐居此地的陶朱和张翰,忽然飞快驶来一只小船。撇开波浪载着鲈鱼归还。冒着傍晚的狂风暴雨,回归之路绕过汀洲转过了湾。大丈夫立志要趁壮盛之年,耻于一事无成变得疏懒闲散。壮年为何如此短,白发早生改了红颜。本想借寒潭垂钓,又恐多心的鸥鸟相猜,不肯傍依我这戴青头巾的闲汉。举桨划船穿过芦荻,小船上默默无语观看波澜。
【集评】 宋·魏泰:“苏子美谪居吴中,欲游丹阳,潘师旦深不欲其来,宣言于人,欲拒之。子美作《水调歌头》有‘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之句,盖谓是也。”(《东轩笔录》)
【总案】 苏舜钦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属于较进步的范仲淹派,由于政治上的缘故,他遭到保守派的打击,长期放废,闲居于苏州一带。他作沧浪亭以自适,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这首词抒写的就是他被放逐后的遭遇和不平。此词乍看起来,仅是咏物伤怀,实则潜涌着作者一种压抑不住的愤懑情绪,寄寓了作者渴求改变处境,不甘被逐的心愿。在词的上阕,置身于幽美的太湖岸,望着鱼龙隐藏的洞庭山,作者思念起曾在此隐居过的陶朱公和张翰,但他们是主动退隐此地,而自己却是被屈居,并且被“烟雾深锁”。追古抚今,作者感慨自己“不幸适在疑嫌之地,不能决然早自引去,致不测之祸”。词的下阕,作者由景触怀,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蹉跎青春。枉有大志不能酬。“丈夫志,耻疏闲”是作者的一贯思想,而今却空怀壮志,无回天之力,报效国家,以至于在盛壮之年就被折磨得憔悴不堪,白了头发,改了“朱颜”。既便是到了这种地步,那些欲将他置死地而后快的人仍不善罢甘休,作者只有“无语观波澜”。此处“无语”胜有声,其愤懑不平之情溢于言表,使读者产生共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