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刘彻·瓠子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汉诗《刘彻·瓠子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巨野溢,鱼弗郁兮迫冬日。

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

搴长茭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11)

【注释】 ①瓠子:地名,亦称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南。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在瓠子决口,东南注入巨野,通于淮泗,危害甚巨。虑:大概、大抵。殚:尽。②功:堵住缺口、抗洪救灾的劳绩。吾山:即鱼山。③巨野:巨野之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已涸)。弗郁:形容鱼多。④正道:黄河故道。弛:毁坏。⑤神哉沛:神力无边,保佑众生。封禅:到泰山祭祀天地。⑥河公:河伯,黄河之神。⑦啮(nie)桑:城邑名。瓠子决口后,啮桑被洪水淹没。水维:江河的正常航道,水之纲维。⑧汤汤:水流疾貌。潺湲:激流。迅:一作“浚”。⑨搴(qian):取、手持。长茭:用薄竹片或芦苇编成的长索,用以固定土石以堵住缺口。湛:与“沉”同。薪不属:柴薪供应不足。⑩卫人:卫地之人,当地古属卫国。(11)隤:砍伐。楗(qian前):竖立。石菑(zi字):插石固定,以土填塞。宣防:宫名,瓠子决口堵住后,筑宣防宫以为纪念。

【译文】 瓠子决堤啊有何救灾良方?黄河泛滥啊到处尽是一片汪洋。一片汪洋啊百姓怎生安宁,救灾不已啊洪水上涨与鱼山渐平。洪水漫山啊巨野之泽四溢成灾,鱼虾成群游于田野啊又值冬日将临。河水冲毁故道啊横流四野,好似那蛟龙离开江河在田原上随意驰骋。回到原有的河道吧,滔滔的黄河!神灵,请用无边的法力保佑众生!若不是祭祀泰山啊,我怎能得知关外百姓的苦辛!我问河伯——何不仁爱苍生?洪水滔滔,使我忧心如焚。啮桑成为水泽,淮泗波浪翻腾,江河纲纪废弛啊久久不得安宁。黄河翻腾啊波涛汹涌,回复故道啊困难重重。取来竹苇啊沉下美玉,祭祀河神啊祈求成功。河伯允诺啊,柴薪不足,柴薪不足啊卫人苦痛。旷野萧条啊柴木已尽,没有柴木啊哪能够救灾抗洪?砍伐淇园的竹林,插石填土,堵住了溃口啊幸福无穷!

【集评】 宋·朱熹:“《瓠子歌》者,汉孝武帝之所作也。帝既封禅,乃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还自临祭,沈白马玉璧,令群臣从官皆负薪窴决河。时东郡烧薪柴少,乃下淇园之竹以为楗。天子悼其功之不就,为作歌诗二章,于是卒塞瓠子。”(《楚辞后语》卷二)

清·张玉谷:“悲悯为怀,笔力古奥。帝王著作,冠冕西京。”(《古诗赏析》)

【总案】 古代帝王中,描写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是第一首。诗的上章言浩浩洋洋、泛滥不止,正面写黄河决堤后水面之阔;“吾山平”、“鱼弗郁”、“蛟龙骋”,侧面写水势之大;“巨野溢”、“啮桑浮”、“淮泗满”,更进一步写出水患之重。下章沉美玉、祭河伯、伐淇园之竹,终于堵住了缺口。二章各有分工。“不封禅兮安知外”、“泛滥不止兮愁吾人”,有四海为怀、悲天悯人之志,故作者不愧一代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