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辨亡论》原文|翻译|赏析



昔汉氏失御〔1〕,奸臣窃命〔2〕。祸基京畿〔3〕,毒遍宇内〔4〕。皇纲弛紊〔5〕,王室遂卑〔6〕。于是群雄蜂骇〔7〕,义兵四合〔8〕。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电发荆南〔9〕。权略纷纭〔10〕,忠勇伯世〔11〕。威棱则夷羿震荡〔12〕,兵交则丑虏授馘〔13〕。遂扫清宗祊〔14〕,蒸禋皇祖〔15〕。于时云兴之将带州,飙起之师跨邑。哮阚之群风驱〔16〕,熊罴之族雾集〔17〕。虽兵以义合,同盟戮力〔18〕。然皆苞藏祸心〔19〕,阻兵怙乱〔20〕。或师无谋律〔21〕,丧威稔寇〔22〕。忠规武节〔23〕,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24〕,逸才命世〔25〕,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神兵东驱,奋寡犯众〔26〕。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诛叛柔服〔27〕,而江外底定〔28〕。饰法修师〔29〕,而威德翕赫〔30〕;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31〕;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32〕。彼二君子〔33〕,皆弘敏而多奇〔34〕,雅达而聪哲〔35〕。故同方者以类附〔36〕,等契者以气集〔37〕,而江东盖多士矣。将北伐诸华〔38〕,诛干纪〔39〕。旋皇舆于夷庚〔40〕,反帝座乎紫闼〔41〕。挟天子〔42〕以令诸侯〔43〕,清天步而归旧物〔44〕。戎车既次〔45〕,群凶侧目〔46〕。大业未就〔47〕,中世而殒〔48〕

用集我大皇帝〔49〕,以奇踪袭于逸轨〔50〕,睿以发于令图〔51〕,从政咨于故实〔52〕,播宪稽乎遗风〔53〕。而加之以笃固〔54〕,申之以节俭,畴咨俊茂〔55〕,好谋善断。束帛旅于丘园〔56〕,旌命交于涂巷〔57〕。故豪彦寻声而响臻〔58〕,志士希光而影骛。异人辐凑〔59〕,猛士如林。于是张昭为师傅〔60〕,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61〕,入为腹心,出作股肱;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62〕;韩当、潘璋、黄盖、蒋钦、周泰之属宣其力〔63〕;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64〕,以声名光国;政事则顾雍、潘濬、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65〕;奇伟则虞翻、陆绩、张温、张惇,以讽议举正〔66〕;奉使则赵咨、沈珩,以敏达延誉〔67〕;术数则吴范、赵达,以祥协德〔68〕。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69〕;骆统、刘基,强谏以补过〔70〕。谋无遗筭〔71〕,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72〕

魏氏尝藉战胜之威〔73〕,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74〕,下汉阴之众〔75〕,羽檝万计〔76〕,龙跃顺流〔77〕;锐骑千旅〔78〕,虎步原隰〔78〕;谟臣盈室〔79〕,武将连衡〔80〕。喟然有吞江浒之志〔81〕,一宇宙之气。而周瑜驱我偏师〔82〕,黜之赤壁〔83〕。丧旗乱辙〔84〕,仅而获免,收迹远遁〔85〕。汉王亦凭帝王之号〔86〕,帅巴汉之民,乘危骋变〔87〕;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88〕。而陆公亦挫之西陵〔89〕,覆师败绩,因而后济,绝命永安〔90〕。续以濡须之寇,临川摧锐〔91〕;蓬笼之战,孑轮不反〔92〕。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摧锋,势衂财匮,而吴莞然坐乘其弊〔93〕。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94〕,鼎峙而立〔95〕。西屠庸益之郊〔96〕,北裂淮汉之涘,东包百越之地〔97〕,南括群蛮之表〔98〕。于是讲八代之礼〔99〕,搜三王之乐〔100〕。告类上帝〔101〕,拱揖群后〔102〕,虎臣毅卒〔103〕,循江而守。长棘劲铩〔104〕,望飙而奋〔105〕。庶尹尽规于上〔106〕,四民展业于下〔107〕。化协殊裔,风衍遐圻〔108〕。乃俾一介行人〔109〕,抚巡外域。巨象逸骏〔110〕,扰于外闲〔111〕;明珠玮宝〔112〕,耀于内府。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轩骋于南荒〔113〕,冲息于朔野〔114〕。齐民免干戈之患〔115〕,戎马无晨服之虞〔116〕,而帝业固矣。

大皇既殁〔117〕,幼主莅朝〔118〕。奸回肆虐〔119〕,景皇聿兴〔120〕。虔修遗宪,政无大阙,守文之良主也〔121〕。降及归命之初〔122〕,典刑未灭〔123〕,故老犹存。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124〕,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125〕。而施绩、范慎以威重显〔126〕,丁奉、钟离斐以武毅称〔127〕,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128〕,楼玄、贺劭之属掌机事〔129〕。元首虽病,股肱犹存〔130〕。爰及末叶,群公既丧。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131〕,皇家有土崩之衅〔132〕。历命应化而微〔133〕,王师蹑远而发〔134〕。卒散于阵,民奔于邑。城池无藩篱之固〔135〕,山川无沟阜之势〔136〕。非有工输云梯之械〔137〕,智伯灌激之害〔138〕,楚子筑室之围〔139〕,燕人济西之队〔140〕,军未浃辰〔141〕,而社稷夷矣〔142〕。虽忠臣孤愤〔143〕,烈士死节,将奚救哉?

夫曹、刘之将〔144〕,非一世所选;向时之师〔145〕,无曩日之众〔146〕。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147〕,何哉。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也。



昔三方之王也〔148〕,魏人据中夏,汉氏有岷益〔149〕,吴制荆扬而奄交广〔150〕。曹氏虽功济诸华〔151〕,虐亦深矣,其民怨矣。刘公因险以饰智〔152〕,功已薄矣,其俗陋矣。夫吴桓王基之以武〔153〕,太祖成之以德〔154〕。聪明睿达,懿度弘远矣〔155〕。其求贤如不及,恤民如稚子〔156〕。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157〕。拔吕蒙于戎行〔158〕,识潘濬于系虏〔159〕。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执鞭鞠躬〔160〕,以重陆公之威〔161〕;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162〕。卑宫菲食〔163〕,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164〕。故鲁肃一面而自托〔165〕,士燮蒙险而效命〔166〕。高张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娱〔167〕;贤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168〕。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法之烦〔169〕;奇刘基之议,而作三爵之誓〔170〕。屏气跼蹐,以伺子明之疾〔171〕;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172〕。登坛慷慨,归鲁子之功〔173〕;削投恶言,信子瑜之节〔174〕。是以忠臣竞尽其谟〔175〕,志士咸得肆力〔176〕。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177〕。故百官苟合〔178〕,庶务未遑〔179〕。初都建业〔180〕,群臣请备礼秩,天子辞而不许,曰:天下其谓朕何。宫室舆服,盖慊如也〔181〕。爰及中叶,天人之分既定,百度之缺粗修。虽醴化懿纲〔182〕,未齿乎上代〔183〕。抑其体国经邦之具〔184〕,亦足以为政矣。地方几万里,带甲将百万。其野沃〔185〕,其兵练,其财丰,其器利。东负沧海,西阻险塞。长江制其区宇,峻山带其封域。国家之利,未见有弘于兹者矣。借使中才守之以道〔186〕,善人御之有术,敦率遗典〔187〕,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或曰,吴蜀唇齿之国,蜀灭则吴亡。理则然矣〔188〕。夫蜀盖藩援之与国〔189〕,而非吴人之存亡也。何则,其郊境之接,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190〕;川阨流迅〔191〕,水有惊波之艰。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舳舻千里〔192〕,前驱不过百舰。故刘氏之伐,陆公喻之长蛇,其势然也。昔蜀之初亡,朝臣异谋〔193〕,或欲积石以险其流,或欲机械以御其变。天子总群议而谘之大司马陆公,公以四渎天地之所以节宣其气〔194〕,固无可遏之理,而机械则彼我之所共。彼若弃长技以就所屈,即荆扬而争舟楫之用,是天赞我也。将谨守峡口,以待禽耳。逮步阐之乱〔195〕,凭宝城以延强寇,重资币以诱群蛮。于是大邦之众,云翔电发,悬旍江介〔196〕,筑垒遵渚,襟带要害,以止吴人之西。而巴汉舟师,沿江东下,陆公以偏师三万,北据东阬〔197〕,深沟高垒,案甲养威。反虏踠迹待戮〔198〕,而不敢北窥生路。强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分命锐师五千,西御水军。东西同捷,献俘万计〔199〕。信哉,贤人之谋,岂欺我哉。自是烽燧罕警〔200〕,封域寡虞〔201〕。陆公殁而潜谋兆〔202〕,吴衅深而六师骇〔203〕。夫太康之役,众未盛乎曩日之师;广州之乱,祸有愈乎向时之难〔204〕。而邦家颠覆,宗宙为墟〔205〕,呜呼,人之云亡,邦国殄瘁〔206〕,不其然与。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207〕《玄》曰:乱不极则治不形〔208〕。言帝王之因天时也。古人有言曰:天时不如地利〔209〕。《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言为国之恃险也。又曰:地利不如人和,在德不在险。言守险之由人也〔210〕。吴之兴也,参而由焉。孙卿所谓合其参者也〔211〕。及其亡也,恃险而已。又孙卿所谓舍其参者也〔212〕。夫四州之萌,非无众也〔213〕。大江之南,非乏俊也。山川之险易守。劲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业易循也。功不兴而祸遘者〔214〕,何哉?所以用之者失也。是故先王达经国之长规〔215〕,审存亡之至数〔216〕。谦已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宽冲以诱俊之谋〔217〕,慈和以结士民之爱。是以其安也,则黎元与之同庆〔218〕;及其危也,则兆庶与之共患〔219〕。安与众同庆,则其危不可得也;危与下共患,则其难不足恤也〔220〕。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麦秀》无悲殷之思,《黍离》无悯周之感矣〔221〕

【注 释】

〔1〕汉氏:此处指东汉王朝。 失御:失掉防御。李善注引《答宾戏》曰:“王涂芜秽,周失其御。”

〔2〕奸臣:此处指董卓。 窃命:指盗用国家的权柄。

〔3〕京畿:国都所在地及其行政官署所管辖的地区。

〔4〕宇内:即天下。《韩非子·解志》:“宇内之物,恃之以成。”

〔5〕皇纲:封建帝王统治天下的纪纲。《文选》汉班固《答宾戏》:“廓帝纮,恢皇纲。” 弛紊:松弛紊乱。

〔6〕王室:指汉王室。 卑,弱。

〔7〕群凶:此处指东汉末各路诸侯。 蜂骇:蜂起。

〔8〕义兵:李善注:“汉高祖曰:‘吾以义兵诛残贼。’又魏相曰:‘救乱诛暴,谓之义兵。’” 四合:四面围拢。

〔9〕“吴武烈”三句:吴武烈皇帝:指孙坚。 荆南:古地名。荆,古九州之一。《三国志·吴志》曰:“汉以孙坚为长沙太守。董卓专权,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睿,素遇坚,坚过,杀之。北至南阳,众数万人。”

〔10〕权略:谓权柄策略也。《后汉书·祭彤传》:“彤有权略,县无盗贼。”

〔11〕伯:长也。

〔12〕威稜:威声。《汉书·李广传》武帝报书:“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稜憺乎邻国。 夷羿:相传为夏代部落首领。《左传·襄公四年》:“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

〔13〕丑虏:犹言群虏。《诗·大雅·常武》:“铺敦淮愤,仍执丑虏。”

〔14〕宗祊:宗庙。

〔15〕蒸禋皇祖:李善注引《尔雅》曰:“冬祭曰蒸。”《尚书孔氏传》曰:“精意以飨谓之禋。”皇祖,谓汉祖也。

〔16〕哮阚:猛兽发怒。

〔17〕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诗·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

〔18〕戮力:并力。

〔19〕苞藏祸心:李善注引《左氏传》曰:“楚公子围聘于郑。郑使行人子羽与之言曰:‘大国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20〕阻兵:谓恃其军队也。《左传·隐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疏》:“阻,恃也。”

〔21〕谋律:谋策之法。

〔22〕稔寇:李善注曰:“言表其威权,念资熟于寇也。”

〔23〕忠规:忠谋。 武节:犹武德,武道。

〔24〕长沙桓王:指孙策。

〔25〕逸才:才智出众的人。

〔26〕神兵东驱:范晔《后汉书》曰:“陈忠曰:‘旬月之间,神兵电扫。’”

〔27〕诛叛柔服:李善注引《左氏传》曰:“随武子曰:君讨郑,怒其贰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赦之。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

〔28〕底定:致定。《书·禹贡》:“震泽底定。”《传》言三江已定,致定为震泽。

〔29〕饰法:《周易》曰:“先王饰法。”饰,修也。

〔30〕威德:声威与德行,刑罚与恩惠。管子《兵法》:“定宗庙,遂男女,官四分,则可以定德威,制法仪,出号令。” 翕(xī)赫:隆盛。《汉书》《外戚班彪班倢伃自伤悼赋》:“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龙宠于增成。”

〔31〕张昭:三国吴彭城人。字子布。通《左氏春秋》。汉末大乱,昭避难渡江,为孙策长史,抚军中郎将,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权立,拜辅吴将军,封娄侯。 李善注:《三国志·吴志》曰:“(孙)策以彭城张昭为谋主。”班固《汉书》曰:“班伯请所宾礼,皆名豪。”又述曰:“宾礼故老。”

〔32〕周瑜:三国庐江舒人。字公瑾。少时吴中呼为周郎。与孙策同岁,相友善。策东渡,瑜率兵迎之。策死,弟孙权即位,瑜以中护军与张昭共掌众事。

〔33〕二君子:指张昭、周瑜。

〔34〕弘敏:甚聪敏。

〔35〕雅达:雅正通达。《孔丛子·连丛子上》:“雅达传通,不世而出。”

〔36〕类附:李善注引《周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又曰:“同声相应,同类相求。”

〔37〕等气:同气。

〔38〕诸华:谓中国也,与诸夏同。《左传·襄公四年》:“诸华必叛。”注:“诸华,中国。”

〔39〕诛:讨除。干纪:违反法纪。《孔子家语》七《五刑》:“有坐干国之纪者,不谓之干国之纪,则曰行事不请。”

〔40〕夷庚:平道,大路。李善注引《吴志》曰:“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谋袭许,迎汉帝。”臧荣绪《晋书》:“司徒王谧议曰:‘夷庚未入,乘舆旅馆。’”然夷庚者,藏车之所。

〔41〕紫闼:指帝王宫室。 闼,宫中小门。《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上》:“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望,至于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

〔42〕天子:指汉献帝。

〔43〕诸侯:指汉末各路诸侯。

〔44〕天步犹言国远。《诗·小雅·白华》:天步艰难。

〔45〕戎车:兵车。

〔46〕群凶侧目:李善注引范晔《后汉书》陈蕃上书曰:“群凶侧目,祸不旋踵。”

〔47〕《周易》曰:“富有之谓大业。”

〔48〕中世:中古。 殒:坠落。

〔49〕大皇帝:指孙权。李善注引《吴志》曰:“权薨,谥曰大皇帝。”

〔50〕奇踪:奇特的踪迹。

〔51〕睿心:明智的心。 令图:犹言令谟,令猷。《左传·昭公元年》:“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天所赞也。”

〔52〕故实:足以效法的旧事。《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

〔53〕遗风:遗留下来的风俗风尚。李善注引《国语》,樊穆仲对宣王曰:“鲁侯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谘于故实。”《史记》曰:“宣王即位,修政法文、武、成、康遗风。诸侯复宗周室也。”

〔54〕笃故:谓志行坚笃也。《潜夫论·交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阨隘然后知其人之笃故也。”

〔55〕畴咨:《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后来用作访问、访求之意。 俊茂:才智学问俱佳之人。《汉书·武帝纪》:“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

〔56〕丘园:丘墟、园圃。《易·贲》:“贲于丘园。” 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处,非华美之所。”

〔57〕旌命:表扬征召。 涂巷:街衢。《礼记》王制:“宫室涂巷。”

〔58〕豪彦:俊杰。

〔59〕辐凑:车辐集中于轴心。比喻人和物聚集在一处。

〔60〕张昭:见前注。周瑜:见前注。

〔61〕陆公:指陆逊。陆逊字伯言,吴郡人,本名议,世江东大族,曾在孙权属下任要职。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孙权谋臣。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孙权的武将。陈寿《三国志·本传》评价吕蒙曰:“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62〕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后随周瑜拒破曹操于乌林,有武功,曾拜冲将军。 凌统: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孙策初兴,每从征伐,皆冠军履锋。 孙权征江夏,凌统任前锋,多次建武功。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策死,与张昭等助孙权,遂周旋三郡,平讨不服。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领青州牧。桓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瞻护六亲,得俸禄,皆与共分。乃桓疾困,举营忧戚。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家无余财,孙权赐盐五千斛,以办丧事。 朱然:东吴功臣。字义封,本姓施氏。与孙权同学书,结恩爱。至孙权掌政,以朱然为余姚长,年十九。后迁山阴令。权奇其能,分丹阳为临川郡,朱然为太守,授兵二千人。此后在与曹操军和西蜀战斗中多立奇功。

〔63〕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以便弓马,有膂力,幸于孙坚。及孙策东渡,从讨三郡,迁先登校尉。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又敬望都司,奉尊法令,孙权善待他。黄武二年,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孙权为阳羡长,始往随权。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赊沽,债家至门,辄言后豪富相还。孙权奇爱之,因使召募,得百余人,遂以为将。讨山贼有功,署别部司马。孙权征关羽,潘璋与朱然断羽走道。璋部下司马忠禽关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孙权即分宜都、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潘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黄盖从之。孙坚南坡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孙坚死,黄盖跟随孙策和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黄盖资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操于赤壁,建策火攻,操大败,拜武锋中郎将。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黄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孙策之袭袁术,蒋钦随从给事,乃孙策东渡,拜钦为别部司马。他与孙策周旋,平定三郡。后从孙权,权曾入其堂内,母疏帐缥被,妻妾布裙。孙权叹其在贵守约,即敕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帷帐,妻妾衣服悉皆锦绣。权讨关羽,蒋钦督水军入沔,还,道病卒。权素服举哀,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给蒋钦妻子。蒋钦子蒋壶封宣城侯,领兵拒刘备有功。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孙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从孙权讨黄祖有功。后与周瑜、程普拒曹操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荆州平定,周泰将兵屯岑。曹操出濡须,周泰复赴击,曹兵退,留都濡须,拜平虏将军。此后孙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黄武中卒。

〔64〕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客,后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孙权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诸葛亮具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后跟随孙权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诸葛瑾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权亦重之,大事咨访。孙权称尊号,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张承:字仲嗣,少年以才学闻名,与诸葛瑾、少骘相友善。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西曹掾,出为长沙西部都尉。讨平山寇,得精兵万五千人。后为濡须都督、奋成将军,封都乡侯,领部曲五千人。承为人壮毅忠谠,能甄识人物,提拔彭城蔡、南阳谢景于孤微童幼,后并为国士。 步骘(zhì):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孙权为讨虏将军,召骘为主记。骘因承制遣使宣恩抚纳,自是加拜平戒将军,封广信侯。黄武二年,迁右将军右护军,改封临湘侯。

〔65〕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黄初四年,迎母于吴。既至,孙权贺之。雍为人不饮酒,寡语言,举动时当。孙权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其见惮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于上,不用,终不宣泄。孙权以此重之。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弱冠从宋仲子受书。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辟为部下从事。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濬辅军中郎将,授以兵。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吕範: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少为县吏。后从孙策攻破庐江,还俱东渡。孙策死,奔丧于吴。后孙权复征江夏,吕範与张昭留守。黄武七年,吕範迁大司马,印绶未下,病死。

〔66〕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孙策下属,出为富春长。后事孙权,为骑都尉。曾触怒孙权,流放至交州。虽处罪犯,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皆传于世。在南十余年,年七十卒。归葬旧墓,妻子得还。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陆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术,无不该览。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余。陆绩既有躄疾,又意在儒雅,非其志也。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也。为孙权所重用,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 张惇:字叔方,吴郡人,善文辞。孙权以为车骑将军。

〔67〕赵咨:李善注引《吴志》曰:“(孙)权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又,《吴书》曰:咨字德度,南阳人,拜骑都尉。 沈珩:李善注引《吴书》曰:“沈珩字仲山,吴郡人也。权以珩有智谋,能专对,乃使至魏。

〔68〕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也。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会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遂以显名。範为人刚直,颇好自称,然与亲故交换有终始。 赵达:河南人。少从汉侍中单甫受学,用思精密,谓东南有王者气,可以避难,故脱身渡江。事孙权。初,孙权行师征伐,每令赵达有所推步,皆如其言。孙权问其方法,达终不语,由此见薄,禄位不至。

〔69〕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入郡,董袭迎于高迁亭,孙策见而伟之。孙策死,孙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和董袭等人。他曾多次随孙权征战,有战功,拜折冲将军。  陈武:字子烈,庐江人。累有功劳,进位偏将军。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孙权哀之,自临其丧。

〔70〕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父俊,官至陈相,被元霄所害。孙权以将军领会稽太守,骆统年二十,试为乌程相,民户过万,感叹其惠理。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从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州,骆统与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 刘基:刘繇的长子,字敬兴。孙权为吴王,刘基任大司农。

〔71〕遗谞(xǔ):遗失才智。

〔72〕争衡:角其轻重也。

〔73〕魏氏:此处指曹魏。 战胜之威:李善注引《汉书》晁错曰:“战胜之威,民气百倍。”

〔74〕浮:顺流曰浮;邓塞:李善注引郦道元《水经注》曰:“邓塞者,即邓城东北小山也。先后因之,以为邓塞。”

〔75〕汉阴:汉水之南。

〔76〕羽檝(jí):檝,又作楫。羽檝,快船。

〔77〕龙跃:李善注引《周易》曰:“见龙在田,或跃在渊。”

〔78〕虎步:本指举步,形容虎威。  原隰:广平低隰之地。 《诗·小雅·信南山》:“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79〕谟臣:与谋臣同。

〔80〕连衡:多。包咸《论语注》曰:“衡,轭也。戎车,武将所驾,故以连衡喻多也。”

〔81〕浒:李善注引毛苌《诗传》曰:“水涯曰浒。”

〔82〕偏师:指全军的一部分,以别于主力。《左传·宣十二年》:“韩献子(厥)谓桓子(荀林父)曰:‘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

〔83〕赤壁:山名。有三,均在湖北省。一、在蒲圻县,长江南岸,北岸为乌林。其地石山高耸如长垣,突入江滨,上刻“赤壁”二字。汉末曹操追刘备至巴丘(巴陵)遂至赤壁,为周瑜所破,取华容(石首)道归,即此。

〔84〕乱辙:即辙乱。《左传》曹刿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85〕远遁:远逃。

〔86〕汉王:指刘备。

〔87〕骋变:放任其变。

〔88〕“结垒”三句:李善注引《蜀志》曰:“孙权袭杀关羽,取荆州。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乃遂伐吴。”

〔89〕西陵:地名。

〔90〕“覆师”三句:李善注引《蜀志》曰:“吴将陆逊,大破先主军。遂弃船鱼复,改县曰永安。先主徂于永安官。”又《吴志》曰:“备升马鞍山,陆逊促诸将四面蹙之,土崩瓦解。马鞍山,在西陵之西。”永安:地名。秦鱼复县,汉公孙述改称白帝城。三国蜀刘备(先主)征吴败还至此,章武二年改为永安。不久刘备在此病死。地在今四川奉节县东。

〔91〕濡须:水名。今称运漕河或裕溪河。源出安徽巢湖,东经含山县至芜湖市入裕溪口入长江。汉末建安十七年孙权徙治建康,于濡须口作坞以备曹操,次年操攻濡须,相拒月余不得进。即此。李善注引《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数千人。”

〔92〕“蓬笼”二句:李善注引《魏志》曰:“张辽之讨陈兰,别遣臧霸至皖讨吴。吴将韩当遣兵逆霸,与战于蓬笼。”

〔93〕二邦:指曹魏与西蜀。 莞然:小笑貌。

〔94〕跻(jī):登。

〔95〕鼎峙:如鼎足之三分立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96〕庸益:地名。庸,即庸部,谓益州。《读史方舆纪要·四川》:“成都府,王莽时改益州曰庸部。”

〔97〕百越:我国民族名,又地名。又作“百粤”。古南方之国,以越最大,至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所败,诸子散处海上,其著者东越无诸,都乐冶,至漳泉,为闽越。东海王摇,都于永嘉,为瓯越,自湘漓而南,为西越,牂牁西上邕雍绥建,为骆越。江浙闽粤之地,皆为越族所居,故称百越。

〔98〕括:约束也。 表:外,外面。《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

〔99〕八代:指三皇五帝的时代。

〔100〕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

〔101〕上帝:天帝、天神。《书·盘庚》:“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

〔102〕群后:谓众诸侯。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注:后,君也。还五瑞于诸侯,与之正始。”

〔103〕虎臣:猛虎之臣。 毅卒:刚毅之卒。

〔104〕棘:戟。 铩(shā):古代的一种长矛。

〔105〕飙:暴风。 奋:起。

〔106〕庶尹:百官之长。《书·益稷》:“庶尹允谐。”

〔107〕四民:士农工商。

〔108〕风衍遐圻(qí):言风教及远。 圻:界。

〔109〕一介:一个。 一介:使者的通称。

〔110〕巨象:大象。 逸骏:奔马。

〔111〕外闲:宫外育兽之所。

〔112〕玮宝:珍宝。

〔113〕(yoū)轩:轻车。

〔114〕冲:撞车与楼车。 《汉书·叙传》:“戎车七征,冲闲闲。”

〔115〕齐民:平民。《管子·君臣下》:“齐马食于力,则作本。”

〔116〕戎马:兵马。《周礼·夏官·马质》:“一曰戎马,二曰田马。 晨服:朝时驾车马。 虞:忧患。

〔117〕大皇:此处指孙权。

〔118〕幼主:指孙亮。李善注引《吴志》曰:“孙亮字子明,权少子也。立为太子。权薨,即尊号。” 莅(lì)朝:临朝。

〔119〕奸回:邪恶。

〔120〕景皇:李善注引《吴志》曰:“孙休字子烈,孙权第六子。亮废,孙更宗正孙楷休即位。薨,谥曰景。” 聿兴:遂兴。

〔121〕“政无”二句:李善注引《南都赋》曰:朝无阙政。《公羊传》曰: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也。

〔122〕“降及”句:李善注引《吴志》曰:孙皓降晋,晋赐号归命侯。

〔123〕典刑:常刑。《书·舜典》:“象从典刑。”

〔124〕陆公:孙皓即位,拜陆抗大司马、荆州牧。 熙朝:广朝。

〔125〕陆凯:字敬风,吴郡人。孙皓迁为左丞相。陆凯上奏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 謇(jiǎn)谔:正直。《后汉书》卷四六《陈忠传》上疏:“臣闻人君广山薮之大,纳切直之谋;忠臣尽謇谔之节,不畏逆耳之言。”

〔126〕施绩:字公绪,迁将军,督领盗贼事,持法不倾,拜左大司马。 范慎:《吴录》:“范慎,字孝敬,广陵人。竭忠知己之君,时人荣之。孙皓以为太尉。”

〔127〕丁奉:《三国志·吴志》:“字承渊,庐江人。少以骁勇为小将,亮即位,为冠军将军。魏将诸葛诞据寿春降。魏人围之,使丁奉与黎斐解围。丁奉为先锋,黎斐力战,有功,拜左将军。”

〔128〕孟宗:《吴志》记载:“孙皓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孟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姓宗,避皓字,易焉。”

〔129〕楼玄:据《吴志》记载:“楼玄,字承先,沛郡人也。孙皓遂用楼玄为宫下录事禁中侯,主殿中事。” 贺劭字兴伯,会稽人,皓时为中书令。

〔130〕元首:君主。股肱:臣。

〔131〕黔首:百姓。 瓦解:喻崩溃之势,如瓦片碎裂。

〔132〕土崩:土崩坏。《史记·张释之传》:“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衅:争端。

〔133〕历命:历数天命。

〔134〕王师:晋师。 蹑运:蹈运。

〔135〕藩蓠:以竹木编成的篱笆,为房舍的外蔽。

〔136〕阜:土山,丘陵。

〔137〕“非有”句:李善注引《墨子》曰:“公输班为云梯,必取宋。”

〔138〕“智伯”句:《史记》曰:“晋智伯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不没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139〕“楚子”句:李善注引《左传》曰:“楚子围宋,将去之,申叔时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王从之。宋人乃惧,遂及楚平。”

〔140〕“燕人”句:李善注引《史记》曰:“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伐齐,破之济西。”

〔141〕浃辰:十二日。

〔142〕社稷:国家。 夷:易。

〔143〕孤愤:耿直孤行,愤世嫉俗。

〔144〕“烈士”句:李善注引《襄阳记》曰:“张悌,字臣先,襄阳人。晋伐吴,悌迎之,吴军大败。诸葛靓退走,使过迎悌。悌不肯去,靓自牵之,悌垂泣曰:今日是我死日也。靓遂放之,为晋军所杀。” 曹、刘:指曹操、刘备。

〔145〕向时:李善注曰:“谓太康之役也。”

〔146〕曩日:谓昔日之曹操、刘备。

〔147〕前符:前法。 贸理:易理。 诡趣:变趣。

〔148〕三方:指曹魏、东吴、西蜀。 王(wàng):成就王业。《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149〕中夏:指中原地区。《晋书·王珣传》:“时(桓)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 岷益:泛指四川之岷江、益州等地。《南史·明僧绍传》:“泰始季年,岷益有山崩,淮水竭。”

〔150〕荆扬:泛指荆州、扬州等地。 奄:覆。

〔151〕诸华:谓中国也。与诸夏同。《左传·襄公四年》:“诸华必叛。

〔152〕饰智:弄巧设诈。《淮南子·本经》:“及伪之生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上。”

〔153〕桓王:指孙策。

〔154〕太祖:孙权。

〔155〕睿达:通达,看得深远,聪明才智。 懿度:大度。 弘远:宽弘长远也。《后汉书·庞参传》:“智略弘远。”

〔156〕恤民:顾惜百姓。 稚子:幼子。泛指小儿。

〔157〕罄(qìng):尽。 丹府:赤诚的心。

〔158〕“拔吕蒙”句:《吴志》曰:“吕蒙年十五六,随邓当击贼,孙策见而奇之,引置左右。张昭荐蒙,拜别部司马。”

〔159〕潘濬:《吴志》曰:“字承明,武陵人也。”《江表传》曰:“孙权克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而潘濬独称疾不见。权遣人以床就家与致之。濬伏面著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哽不能自胜。权慰劳与语,呼其字曰:‘承明,昔观丁父,都俘也,武王以为军师。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此二人,即荆国之先贤也。初虽见囚,后皆擢用,为楚名臣。卿独不然,未恳降,意将以孤异古人之量邪。’使亲近以巾拭面,濬起,下地拜谢,即以为治中。荆州诸军事一以咨之。” 识:用。

〔160〕鞠躬:谨慎恭敬貌。

〔161〕“以重”句:《三国志·吴志》:“陆机为陆逊铭曰:魏大司马曹休侵我北鄙,乃假〔陆〕公黄钺,统御六师及中军禁卫,而摄行王事。主上执鞭,百司屈膝。”

〔162〕“悉委”二句:李善注引《江表传》曰:“曹公入荆州,周瑜夜请见孙权曰:‘诸人徒见曹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惧,不复断其事实。今以实较之,不过十五六万,年已久疲。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孙权曰:‘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载粮具俱办。卿与子敬便在前发,孤当增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军后援也。’”

〔163〕卑官:薄官。 菲食:粗劣之食。《论语·泰伯》:“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集注:“菲,薄也。”

〔164〕谟士:犹谋士。

〔165〕“故鲁肃”句:《吴志》曰:“鲁肃字子敬,临淮人。周瑜荐鲁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孙权召鲁肃与之语,甚悦之。众宾罢退,独引肃还,合榻对饮。”

〔166〕“士燮”句:《吴志》曰:士燮,字威彦,苍梧人也。汉时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燮率兄弟奉承节度。孙权加士燮为左将军,燮遣子廞入质。”

〔167〕“高张公”二句:《吴志》曰:“张昭为将军师。孙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为何如此?夫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田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日之患,奈天下笑何?’孙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惭君。然犹不能已。’”

〔168〕“贤诸葛”二句:此处所说的诸葛瑾事未详。

〔169〕“感陆公”二句:《吴志》曰:陆逊陈便宜,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孙权报曰:君以为太重,我以何利焉,但不得已而为之尔。于是令有司尽写科条,使郎中褚逢以就逊,意所不安,令益损之。

〔170〕“奇刘基”二句:《吴志》曰:“孙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虞翻伏地阳醉,不持。孙权离去,虞翻起坐。孙权为此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唯大司农刘基起抱孙权,谏曰:‘大王以三爵后杀善士,虽虞翻有罪,天下孰知之?’虞翻因此得免。于是孙权命令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之。”

〔171〕“屏气”二句:跼蹐(jú jí):《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释文》:“局本又作跼。”局,曲身,弯腰。蹐,小步行路,形容行动小心戒惧之貌。 子明:吕子明:《吴志》曰:“吕子明疾发,孙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疗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者,赐千金。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其劳动,常穿凿壁观之,见其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小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自亲临视。”

〔172〕《吴志》曰:“凌统卒,权为之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乃列封统二子,年各数岁;权内养于宫,爱待与诸子同,群臣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173〕“登坛”二句:子瑜:诸葛瑾,字子瑜。 《吴志》曰:“孙权既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矣。”

〔174〕“削投”二句:当时有人说诸葛瑾别遣亲人与刘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不负子瑜也。”

〔175〕谟:谋。

〔176〕肆:陈也。

〔177〕区区:小,少。

〔178〕苟合:随便附合。

〔179〕庶务:国家的各种政务。 未遑:未来得及。《汉书·南匈奴传》:“光武初,方平诸夏,未遑外事。”

〔180〕建业:地名,今江苏南京。

〔181〕慊:不足。

〔182〕醲(nóng)化:隆盛的教化。 懿纲:善美之纲纪。

〔183〕齿:列。

〔184〕体国:谓区分国城,设定道路,朝廷等位置。 经邦:犹言治国。《书·周官》:“兹维三公,论道经邦,变理阴阳。”

〔185〕沃:肥善。

〔186〕中才:谓中人之才。《论衡·定贤》:“中才而察之。”

〔187〕敦率:谨守,遵循。

〔188〕理则然矣:道理就是这样。

〔189〕藩援:谓如藩篱之为援助,可屏蔽疆域也。《韩诗外传三》:“恭我以礼,防我以义,藩援我。” 与国:振兴国家。《文选》汉韦孟《讽谏诗》:“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190〕长毂(gǔ):兵车。

〔191〕阨(è):困厄。

〔192〕舳舻:舳,船后舵;舻,船头。泛称船只。 《汉书·武帝纪》:“自寻阳浮江……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注:“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头刺擢处也。言其船多,前后相衔,千里不绝也。”

〔193〕异谋:谋略有差别。

〔194〕四渎:《尔雅·释水》:“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史记·封禅书》曰:“四渎者,江、淮、河、济也。” 节宣:谓养生之道,劳逸有节,以宣散其气。《左传·昭公元年》:“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于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雍闭湫底,以露其体。”

〔195〕步阐:三国吴人。步骘之子。继父业为西陵督。及被召,惧有谗祸,据城降晋,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吴遣将陆抗攻之,城陷被斩杀。

〔196〕旍:同旌。

〔197〕遵:循。 东阬:李善注曰:“东阬,在西陵步阐城东北,长十余里。陆抗所筑之城,在东阬上,而当阐城之北,其迹并存。”

〔198〕踠迹:俯伏在地。

〔199〕以上数句,李善注引《吴志》曰:“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陆抗闻之,因部分诸军吴彦等径赴西陵。勅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围备始合,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留虑距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肇攻至月余,计屈夜遁。抗使轻骑蹑之,肇大破败,胤等引还。陆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 俘:囚也。

〔200〕烽燧: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墨子·号令》:“昼则为烽,夜则举火。”

〔201〕封域:疆界,领地。《史记·秦始皇纪》:“诸侯各守其封域。” 寡虞:少有,意料不到的事。

〔202〕陆公:陆逊。 潜谋:暗中之谋。 兆:征兆。

〔203〕吴衅深:吴国争端多。 六师:即大军。《诗·大雅·棫朴》:“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骇:惊。

〔204〕“广州之乱”二句:李善注引《吴志》曰:“孙皓天纪三年,郭马反,攻杀广州都督虞授。郭马自号都督交、广二州军事,安南将军。”上文之“曩日”、“向时”,均指曹操、刘备之世。

〔205〕颠覆:翻跌,败坏。 宗庙:夫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封建帝王把天下据为一家所有,世代相传,故以宗庙作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206〕殄瘁:困病,困苦。

〔207〕汤武革命:商汤、周武王革命。此句出自《易经·革卦》。

〔208〕“《玄》曰”句:李善注曰:“《太玄经》曰:‘阴不极则阳不生,乱不极则德不形。’”

〔209〕天时不如地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210〕“言守险”句:在此句下李善注曰:“《史记》,魏武侯曰: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王侯”二句:出自《周易·坎卦》之辞。

〔211〕孙卿:荀卿,即荀子。 合其参:李善注曰:“《孙卿子》曰:‘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合。所以参而颠覆,所参则惑矣。’”

〔212〕“又孙卿”句:见前注。

〔213〕四州:泛言居民区。“州”为古代居民的编制。 萌:一作氓。民众。

〔214〕遘:相遇。

〔215〕经国:治理国家。

〔216〕至数:深奥之命数。

〔217〕俊:德高望重的老人。《书·皋陶谋》:“俊在官。”

〔218〕黎元:百姓。

〔219〕兆庶:犹言兆民。

〔220〕恤(xù):忧虑。

〔221〕“《麦秀》”二句:李善注引《尚书·大传》曰:“微子将朝周,过殷之故墟,见麦秀之,曰:此父母之国,宗庙社稷之所立也。志动心悲,欲哭则朝周,俯泣则妇人,推而广之,作《雅声》。”又引《毛诗序》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过故庙宫室,尽为禾黍,故为《黍离》之诗。”

【赏 欣】

本文重点分析了三国时吴国的兴起及其灭亡的过程与原因,文章篇幅较大,颇有模仿西汉初年贾谊《过秦论》的痕迹。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详细地分析了在三国鼎立的形势中,吴国的强盛及其衰落。陆机从孙坚写至孙皓,六位东吴帝王及文臣武将五十人。作者写了跟吴国有关的七次战役,并从曹魏、西蜀未能灭东吴与孙皓投降西晋王朝为背景,将东吴的强盛与其衰亡作对比,从而得出“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的结论。文章下篇则进一步分析了东吴本来力量强大,形势也可以采取守势,而且西蜀的灭亡并未危及东吴,只是因为东吴陆逊死后,吴主用人不当,仅依靠其天险而终于亡国。作者写本文,不仅显示出才思宏富,用辞骈偶精巧,而且笔锋饱含着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