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这是这么一个意思》原文与赏析
从赵雪阳先生的通信(三月三十一日本刊)里,知道对于我那篇“青年必读书”的答案曾有一位学者向学生发议论,以为我“读得中国书非常的多。……如今偏不让人家读,……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读确是读过一点中国书,但没有“非常的多”;也并不“偏不让人家读”。有谁要读,当然随便。只是倘若问我的意见,就是: 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这是这么一个意思——
我向来是不喝酒的,数年之前,带些自暴自弃的气味地喝起酒来了,当时倒也觉得有点舒服。先是小喝,继而大喝,可是酒量愈增,食量就减下去了,我知道酒精已经害了肠胃。现在有时戒除,有时也还喝,正如还要翻翻中国书一样。但是和青年谈起饮食来,我总说:你不要喝酒。听的人虽然知道我曾经纵酒,而都明白我的意思。
我即使自己出的是天然痘,决不因此反对牛痘;即使开了棺材铺,也不来讴歌瘟疫的。
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还有一种顺便而不相干的声明。一个朋友告诉我,《晨报副刊》上有评玉君的文章,其中提起我在《民众文艺》上所载的《战士和苍蝇》的话。其实我做那篇短文的本意,并不是说现在的文坛。所谓战士者,是指中山先生和民国元年前后殉国而反受奴才们讥笑糟蹋的先烈;苍蝇则当然是指奴才们。至于文坛上,我觉得现在似乎还没有战士,那些批评家虽然其中也难免有有名无实之辈,但还不至于可厌到像苍蝇。现在一并写出,庶几乎免于误会。
【备考】:
青年必读书
伏园先生:
青年必读十部书的征求,先生费尽苦心为青年求一指导。各家所答,依各人之主观,原是当然的结果;富于传统思想的,贻误青年匪浅。鲁迅先生缴白卷,在我看起来,实比选十部书得的教训多,不想竟惹起非议。发表过的除掉副刊上熊以谦先生那篇文章,我还听说一位学者关于这件事向学生发过议论,则熊先生那篇文章实在不敢过责为浅薄,不知现在青年多少韫藏那种思想而未发呢! 兹将那位学者的话录后,多么令人可惊呵!
他们弟兄 (自然连周二先生也在内了) 读得中国书非常的多。他家中藏的书很多,家中又便易,凡想着看而没有的书,总要买到。中国书好的很多,如今他们偏不让人家读,而自家读得那么多,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真是什么意思呢! 试过的此路不通行,宣告了还有罪么? 鲁迅先生那一点革命精神, 不彀他这几句话扑灭,这是多么可悲呵!
这几年以来,各种反动的思想,影响于青年,实在不堪设想; 其腐败较在 《新青年》杂志上思想革命以前还甚;腐朽之上,还加以麻木的外套,这比较的要难于改革了。偏僻之地还不晓得 “新”是什么,譬如弹簧之一伸,他们永远看那静的故态吧。请不要动气,不要自饰,不要闭户空想,实地去观察,看看得的结果惊人不惊? (下略)
赵雪阳。三月二十七日。
一九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京报副刊》。
【析】 鲁迅的这篇杂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3月31日 《京报副刊》,署名鲁迅,后收入《集外集拾遗》。鲁迅从一篇通信中看到有位学者攻击他:“读得中国书非常的多。……如今偏不让人家读,……这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写这篇文章,再次坚持“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意见,并以自己喝酒而“害了肠胃”,故劝人不喝酒等作比,说明自己读中国书受了毒害,因此,就不要青年再受害:“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鲁迅对“中国书”抱这样一种近似极端的意见,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发展,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也愈来愈趋于明显。在文学问题上,胡适由原来就是保守的改良主义立场更加后退,他在 《读书杂志》 以及随后创刊的《国学季刊》上,鼓吹“整理国故”,引诱青年脱离政治,钻入“故纸堆”。他还列出一张将近二百部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一反以前的主张,列入并 “表彰”了《三侠五义》之类宣传封建主义的作品,推荐了许多佛经。鲁迅与之针锋相对,在《青年必读书》一文中指出: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 ‘行’,不是 ‘言’。”鲁迅并不是一般地反对青年读古书,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不要落入胡适的圈套。鲁迅在后期写的《拿来主义》就辩证地阐明了他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杂文的战斗力量。
在表现手法上,鲁迅杂文侧重在“论”。这篇杂文采用 “因言而论” 的手法。文章先引出论敌的言论:“以为我‘读得中国书非常的多。……如今偏不让人家读,……这是什么意思呢!’”然后以雄辩的论证据理驳斥。先将论敌的言论来一个彻底否定:说明“确是读过一点中国书”。“但没有 ‘非常的多’”,“也并不 ‘偏不让’人家读”。然后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倘若问我的意见”,就是“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是鲁迅本文的主要论点。这里鲁迅所说的“中国书” 和 “外国书” 是有具体所指的。他所说做“中国书”当指胡适之流所提倡的“国故”,也即孔孟之道之类的“国粹”,而“外国书”则指的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作品和深刻反映现实、揭示下层人民苦难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以及宣传革命道理和先进思想的书籍。
接下去,鲁迅就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先把“中国书”比喻为酒,以“酒精已经害了肠胃”来说明读中国书的危害,因此告诫青年不要喝酒,也就是不要像自己这样受到中国书的毒害。继而又用了两对比喻,以假设复句的形式将主要论点作了进一步的阐明。“天然痘”指的是天花、瘟疫,鲁迅把自己读中国书所受的毒害比喻为传染上了瘟疫,而将具有先进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外国书比喻为“牛痘”。多读外国书正是为了增强免疫力,拿起外国先进的思想武器,与中国传统的封建、落后思想进行斗争。这就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主张。最后,用 “棺材铺”的比喻表明自己反对读孔孟之道的中国书的决绝态度。按照常规,开棺材铺的人,自然希望人们得瘟疫而死掉,好来买他的棺材,而鲁迅表示: “即使开了棺材铺,也不来讴歌瘟疫的。”这就表现了鲁迅反对中国书的态度十分坚决,对中国书也是深恶痛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