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窦娥冤》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原文与翻译、赏析

【仙吕·点绛唇】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混江龙】 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锦烂熳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圝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 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偢。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窦娥冤》 是伟大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集中写平民弱女窦娥的冤屈和抗争,是 “感天动地” 的大悲剧。窦娥三岁丧母,七岁时她父亲窦天章用她抵债,卖给蔡婆当童养媳,结婚不久才十七岁就已丧夫守寡。这在封建社会,无异于坠入无底深渊,青春年华要受无穷无尽的熬煎,直至被活活窒息死。这里是第一折窦娥作为十七岁的寡妇初上场时唱的几支曲子。第二支 【混江龙】 以既整齐又活泼的对仗句表现青年寡妇的 “情怀冗冗,心绪悠悠”,作为活泼泼的生命,她不能无感于春花秋月,但 “锦烂熳花枝横绣闼” 对于她只能是 “催人泪”, “剔团圝月色挂妆楼” 对于她只能是 “断人肠”,而且是黄昏接着白昼,今日心头接着昨宵梦里,无尽无休,真是无边无涯的苦海呵!

为什么这么苦? 在 【油葫芦】里,她说 “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 (命运注定); 在 【天下乐】 里,她说“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 ——按迷信说法,前世烧了断头香,今生夫妻就要半路分离。怎样才能脱离苦海呢?按佛教“灵魂转生”、“六道轮回” 的说法,今生必须忍受劫难,把希望寄托于 “来世” 的彼岸世界。怎样 “将来世修” 呢? “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 ——为亡夫守寡,侍奉婆母,这正是佛教世界观和封建纲常伦理教给她的道路。这时的窦娥,刚烈性格受到麻痹,还处在半沉睡状态,怨而不怒,如果没有狂暴势力的不断挤压,她会无可奈何地蜷曲在这样一个黑暗王国里,默默地忍受熬煎,让古老而野蛮的封建主义像腐锈蚀铁一般把她慢慢销蚀。

在懞懞懵懵中她还把希望寄托于“天”。“天”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中,既有自然力、自然规律的含义,又有至高无上的神灵的意义。以天为崇拜对象的宗天神学,把专制政治制度与神秘的宗教世界观结合起来,把君权与神权结合起来,同时又宣扬天命决定论。这种观念在宋朝以后借助封建政教之力,渗透到社会的每个细胞,深入到妇孺之中。窦娥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思想的统治以及冲破这种统治的艰苦努力。在这第一折的【点绛唇】里,她还把一切委于天命,对天的公正还没有发生怀疑,最多只是认为天还不知道她的“情由”,“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一直要到第三折她才对天的公正发生怀疑并愤怒地发出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