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清代剧曲·清代传奇·尤侗《钧天乐·哭庙》原文与翻译、赏析
【北黄钟·醉花阴】 (生) 可叹我万里孤身长流落,恨悠悠天荒地老。重策蹇,返江皋,战西风,木叶萧条。(鸦叫介) 又听得趁斜阳乌鸦叫,过野店,渡溪桥。呀,早见一座青山藏古庙。
待我看来。额上写“西楚霸王之庙”,不免进去瞻拜一番。(拜介)大王千古英雄,神灵如在,听我沈白一言。
【喜迁莺】 俺只见雕梁画桷,闪灵旗,香火飘摇,英也麽豪。到如今,可许我寒儒相吊?只怕你土木形骸,虚画描,图醉饱。长则是喑呜叱咤,不听我叹息号咷。
【出队子】 谁似我才高年少,抱经纶,困草茅。只堪痛饮读离骚,直欲悲歌舞佩刀。大王呵,这辜负诗书冤不小。
【刮地风】 呀,可笑你假痴呆,没解嘲。待我打碎他白马青袍。(作打又住介)倒是我差了。那泥神怎会讲话?难道石人土偶能谈笑,反变了木客山魈?我沈白呵,活世界无门恳告,死傀儡何法推敲?可知你心暗焦,气正嚣,也相怜同调。则教我泪轻抛,首漫搔,放着这闷葫芦独自魂销。
【四门子】 你入秦关烧破咸阳道,救邯郸受六国朝。彭城鏖战兵非弱,谁料得走乌江,没下梢。楚军尽逃,汉军又挑,悔不向鸿门把玉玦了。骓兮正骁,虞兮尚娇,怎重见江东父老。
(抱神大哭介) 咳! 以大王之英雄不能取天下,以沈白之文章不能成进士,古今不平,孰甚于此? (神哭介) (生) 呀,你看大王也哭起来了,虞姬也下泪了。
【古水仙子】 呀呀呀,猛叫号,看看看,两目重瞳血泪浇。嘶嘶嘶,嘶断了骏马金镳,啼啼啼,啼湿了美人舞草。听听听楚歌声气未销,恨恨恨不酬劳苦功高。剩剩剩三尺空祠背汉朝,叹叹叹英雄失路愚夫笑,笑笑笑下场头落魄似吾曹。
【煞尾】 你看,扑飕飕馀泪神衣落,暂相逢聊解牢骚。大王,还借你一阵阴风送我江上棹。
《钧天乐》 剧中,写沈白博学高才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遭遇的挫折与坎坷接二连三。他受到科考落榜的打击之后,又得到未婚妻寒簧病逝的噩耗; 来魏家吊祭之后,又遇上贼寇马踏天作乱,他于避难途中被贼兵掳去; 刚逃出魔掌,又得知好友杨云及其妻先后逝世的讣音; 他穷困无奈,听说魏无知官任扶风太守,就以妹丈的身份前去求助,魏不认亲,竟然把他驱逐出城; 他愤世嫉俗,作 《万言书》 进京向皇帝启奏,指斥朝政弊端,触怒圣上,被校尉打出宫门。至此,沈白走投无路,狼狈不堪,悲怀才之不遇,恨世道之不公,他途经项羽庙时,就进入庙中对项羽神像哭诉心中的不平,这便是 《哭庙》 一出的情节。
到项羽庙中对神像痛哭本是宋代杜默的故事。据洪迈 《夷坚志》 和彭大翼 《山堂肆考》 记载,杜默自谓精习儒业、满腹文章,却屡试不第,他经过项羽庙对项羽泥像哭诉,为项羽英雄而不得天下、自己有才却不得一官而愤恨不平,那泥像听罢竟流下泪来。明代沈自征的杂剧 《霸亭秋》,清初嵇永仁的杂剧 《续离骚》 中的《杜秀才痛哭泥神庙》,张韬 《续四声猿》 中的 《杜秀才痛哭霸亭庙》,都写了这个题材。此剧选取了这个人们熟悉的故事,用在沈白身上,对刻划沈白这个落魄书生的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出 【醉花阴】 中,沈白自述其潦倒窘迫的现实处境。“万里孤身”、“天荒地老” 二句很有气势,沈白是博学高才的名士,其叹穷诉苦之词也显着极其雄壮。此时是西风萧条,鸦噪野店,桥头渡口,一片荒凉,沈白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看到项羽庙的,对天气与环境的描写和对沈白情绪、心态的刻画互相映衬,客观因素与主观感受彼此和谐。【喜迁莺】 一曲中,沈白自述他对于所见到的项羽庙和项羽塑像的印象。雕梁画栋,灵旗飘展,古庙座落于这荒山野岭,虽有香火,但却不见有人光顾,项羽的泥像呆在这里,能否听一听自已的倾诉?此时,沈白身处孤独穷困之境,胸中悲愤愁闷郁结难释,项羽的神像开启了他自我宣泄的闸门。【出队子】一曲,即是他面对神像的询问与诉冤之词。
但是,神像怎么能听懂他的唠叨?单方面的情感宣泄而得不到沟通与交流,沈白心中的不满与郁闷升腾为愤激之火。他竟然觉得项羽神像是假装痴呆,恨不得将它痛打一顿。【刮地风】 一曲表现了他情绪的发展变化。而当他意识到神像不可能开口讲话时,他反而为自己的无理苛求感到可笑了。于是,他由开始对于神像的怪罪转为对项羽一生英雄业绩的赞佩与同情。【四门子】 一曲中,沈白追述项羽的赫赫功业,从率领八千子弟兵渡江以来,南征北战,破咸阳,灭强秦,何等雄壮! 后来与汉兵鏖战而失败,最后于乌江自刎,这时,再后悔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也来不及了,只落得舞剑别虞姬的凄凉结局。沈白从项羽的英雄悲剧,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忽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情不自禁地抱着泥塑的项羽放声大哭。当年杜默哭庙的奇异之举,这里移为沈白的超常之行,他感慨道: “以大王之英雄不能取天下,以沈白之文章不能成进士,古今不平,孰甚于此?” 这句当年杜默曾经浩叹的惊人之语,如今从沈白口中说出,这对于表达此时此地沈白的牢骚情绪,十分恰切。此时,更为奇特的现象出现了: 项羽的神像竟然被感动得流出了眼泪,旁边陪祀的虞姬的神像也流出了眼泪。戏曲的超越现实、超越常态的浪漫夸张手法运用在这里,反映的正是世间才子受屈、小人得志的现实,揭露的正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常态。
神像的流泪,是对于沈白的无言的情感交流,这更加引起沈白胸中不平之鸣的进一步爆发,于是唱出 【古水仙子】 这一支著名的曲子。曲中连用 “呀呀呀”、“看看看” 等三叠词,渲染出沈白情感的力度。他从项羽的神像流泪,眼前再次出现一幕幕项羽英雄生涯的片断画面,忽而是阵前跃马,忽而是帐下别姬,忽而是四面楚歌,忽而是三尺空祠。画面的跳跃性闪回表现出一个强烈的主题: 英雄末路,古今皆然。沈白想到自己和项羽时代不同而遭遇相似,尽管感叹这世路之不平,但也无可奈何。最后 【煞尾】 一曲,沈白也只能以 “无奈” 告终。他哭了一阵,又假寐片刻,睡梦中项羽的神灵劝他 “归家”,他醒来后只好作出归家的选择。也许,在无可奈何之际只有归家是惟一的切合实际的选择。
如前篇所述,《钧天乐》 一剧是尤侗自抒胸中郁闷之词,这一创作意图在《哭庙》 一出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尤侗借杜默哭庙而写沈白哭庙,同时又是借写沈白哭庙而表现自己的不平之哭。此剧刊本于此出有眉批云: “杜默哭项王庙,悲愤千古,得此出发挥,所谓夺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这正指出尤侗本意,和他的杂剧《读离骚》 实际是同一主题。
《哭庙》 一出,曲词精警优美,含意深沉,历来受到曲家赞赏。杨恩寿 《词余丛话》 卷二把《哭庙》 一出和嵇永仁的 《杜秀才痛哭泥神庙》 的 【新水令】 套曲相比,引录了自 【醉花阴】 到 【煞尾】 各曲的全文,指出 “异曲同工,两不相犯”。吴梅《顾曲麈谈》 也盛赞《送穷》、《哭庙》 诸折,说读其曲词 “几欲搔首向天,拔剑斫地”。他们如此称赞《哭庙》 一出,也许同此出中的不平之鸣能引起自己心中的某种共鸣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