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鸨羽》诗词解析

鸨羽

肃肃鸨羽(1),集于苞栩(2)。王事靡盬(3),不能艺稷黍(4)!父母何怙(5)?悠悠苍天!曷其有所(6)?肃肃鸨翼(7),集于苞棘(8)。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9)?肃肃鸨行(10)集于苞桑(11)。王事靡盬,不能艺稻梁。父母何尝(12)?悠悠苍天,曷其有常(13)

【译诗】鸨雁的翅膀发出肃肃的磨声,密麻麻的栎树上聚集而鸣。王爷的役事是如此的繁重,家乡的土地还没有人躬耕。老父老母依靠着什么?没有粮食靠什么求生?高高的苍天啊,有多少层?穷人们到哪儿去寄托生命?肃肃声来自鸨雁翅膀的振动,酸枣树林里聚集群生。王爷的役事是如此的繁重,田地都荒了,也不能耕种。老父老母靠什么渡命?没有粮食,靠什么过冬?茫茫的苍天啊,你多高多远?穷人的苦命啊,没有个穷终!鸨雁儿嗡嗡地振动着翅膀,把密密的桑树当作了家乡。王爷的役事如此的繁重,家乡的田地种不出食粮。老父老母用什么充饥?没有粮食靠什么渡荒?悠悠的苍天啊,神明在上,穷人们何时可以乐业安康?

【解析】《诗序》说:“《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刺时是对,然而不是“大乱五世”之时,力役本是常事。“君子下从征役”之说不确,此诗作者家中有田待耕,只身出来父母便无人赡养,则必不是“下从征役”之“君子”,乃是本为力役之庶民,此情甚明。

朱熹关于此诗的比兴寓意分析得很透辟。他说:“鸨之性不树止,而今乃集于苞栩之上,如民之性本不便劳苦,今乃久从征役,而不得耕田以供子职也。”然而,这“以供子职”之言,还是一种忠孝道义之说教,大约他正是因此而对这诗不加半句贬斥。人们的亲子之情是一种天性,无须教化。鸟兽且然,何况人乎?父母抚育儿女,儿女赠养父母,不是经礼教的教化之后才得以行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