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1),逶迤自相属(2)。回风动地起(3),秋草萋已绿(4)。四时更变化(5),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6),蟋蟀伤局促(7)。荡涤放情志(8),何为自结束(9)?
【译诗】城垣又高又长,曲折连绵不绝。旋风揭地刮起,秋草凄然失色。四时更替变化,转眼已是秋暮。晨风怀忧不忘,蟋蟀感伤局促。荡忧展开胸怀,为何自束自缚?
【解析】本诗由外部景观而感叹华年易逝,抒发荡涤忧愁、摆脱束缚,采取放任情志的心怀。洛阳,当时是繁华都城。但作者无心醉酒笙歌,却漫游在“高且长”、“逶迤自相属”的东城,如同自己惆怅失意的心境一样,景物也是凄凉的:“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萧索的城郊,悲凉孤独的心境,使诗人首先看到了“岁暮一何速”!这不但是“四时更变化”,而且,也是人生青春易逝的慨叹!自然界的动物,有时受大自然的限制太厉害了,不能自己跳出“季节”的牢笼。因此,“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人呢?则不同,切不可为时节、环境、条件所羁绊,像“晨风”和“蟋蟀”那样满怀忧忧苦心,感伤岁暮将逝!于是,作者趁势唱出“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的豪歌,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冲破束缚,放任情志的情怀。东汉末年,许多贫穷之士被压抑、不得志,生活在极端愤闷的境地之中。于是有人逃避,有人颓唐;或醉酒欢歌,混迹市井;或孤芳自赏,隐没山林。本诗作者却独具头脑,提出“荡涤放情志”的主张,这种摆脱当时的束缚而追求自由发展的思想,乃是难能可贵的。本诗从外写到内,由景写到情,从景物中跳了出来,使自己的思想放射出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