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木兰庙在黄州黄冈县(今湖北县名)西之木兰山上。因传说中有木兰为黄州人一说,黄州人当然以此引为骄傲,特为之立庙。诗人曾于唐武宗会昌二年至四年(842—844)作黄州刺史,这首七绝当作于此期间。
诗的首句用“弯弓征战作男儿”七个字,便概括了木兰女扮男装、横戈跃马、征战沙场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这首诗仅仅只渲染木兰这个人物的传奇性,那会显得平淡无奇,且短幅也无法与长篇的民间叙事诗《木兰诗》和唐韦元甫的五古《木兰歌》相匹敌;如果仅仅从正面去颂扬木兰的英雄业绩,也无法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诗人构思的新颖独特之处,正在于他把重点放在展现木兰矛盾、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上。
这首诗对内心活动的描写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女儿身而不得不“作男儿”的矛盾。爱美,本是少女的天性,“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是她闺阁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沙场上,她必须身披铠甲,而且必须时时处处小心谨慎,提防泄漏“木兰是女郎”的秘密。因此,诗的第二句写她只有在梦中才有可能和姐妹们一起画眉,还她少女的本来面目。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矛盾,一方面反映出她“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木兰歌》),实有万万不得已之情,另方面又充分表现出她替父从军的自我牺牲精神。第二个层次为诗的三、四句,作者进一步突出她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一个听惯“爷娘唤女声”的少女,远离双亲,来到北国边关,“几度思归”原是极自然的事。但理智告诉她:狼烟未静,边烽未熄,正所谓“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下面的“还把酒”与“祝明妃”相关联。“还”为“还又”之意,带转折意味。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颜卓尔盟境内,有王昭君(明妃)青冢。木兰面对历史遗迹,追想起古代一位不朽的女性——王昭君,为国境安宁,自请和番,远离故土,下嫁单于。她那为国纾难的精神不是值得自己崇敬么?“把酒”“祝明妃”的庄严举动既表内心的崇敬之情,又体现出木兰在爱国与思家这一对矛盾中深感有主次之分、重轻之别。这位女英雄的精神境界最终在内心矛盾的解决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全诗或者采取实写与虚写(梦境)相结合的方法,或以历史人物加以烘托,逐层转深,使木兰的形象更显丰满。
晚唐藩镇割据,边患频仍,作者对女英雄崇高爱国精神的颂扬是和他那匡时济危的政治理想息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