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泾州塞》古诗赏析与原文

张籍

行到泾州塞,唯闻羌戎鼙。

道旁古双堠,犹记向安西。

唐泾州的州治在今甘肃东部的泾川县。据历史记载,天宝十二载时,唐的西部边防线伸展到长安城西门以西的12000里之遥;当张籍写这首诗的时候,距长安只有493里的西北的泾州,已被吐蕃占据了。原来安史之乱时,朝廷调西北兵参加征线,边镇只留一些老弱兵,吐蕃乘机夺取唐地。唐代宗时国境线退缩到凤翔、邠州一带,白居易诗道:“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凤翔以西、邠州以北,陆续成为吐蕃属地。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吐蕃派兵2万到凤翔城下。在这种背景下,张籍来到了泾州,写下了自己的见闻和感触。

“行到泾州塞,唯闻羌戎鼙。”首句点破题目,交代地点,次句承以耳闻之声,写出吐蕃军队的气焰。“塞”是关隘的意思,凡山川险阻之处均可称之。这里本是唐内地的一个关隘,远远不是边防之地,然而诗人乍一到来,唯一听到的是吐蕃军中的鼓鼙之声,这是多么可悲的边防现状!“唯闻”二字,既显示出吐蕃军中击打鼙鼓声音之噪,气势之盛,又表现了作者精神所受的刺激之大,以致其他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心中的痛切不言自明。这就不能不引起诗人下面的沉思和感喟了。

后面两句借所见抒发自己的今昔盛衰之感。“堠”是古代记道路里程的土堆,五里置一只,十里置一双。韩愈云:“堆堆路旁堠,一双复一只。”“记”是标记、标志的意思。放眼望去,道路旁边的里程堠,仍然静静竖立在那里,还像从前一样,作为标志,伸向遥远的安西。安西本为唐西域重镇,贞观年间设安西都护府,统兵镇抚西域地区。开元、天宝年问朝廷亦在此行施权力。贞元六年(790)后,府治被吐蕃攻下,安西大都护府遂废。诗人伫立望远,心绪难平,想到眼前道路过去是通往西域的大道,现在成了外族入侵来往的通衢。一个“犹”字,把双堠拟人化,它们难以知道疆域情势的变化,仍然忠于职守,哪知现在已远非从前那个时候了。这是多么深沉而痛心的感慨!对昔日强盛繁荣的思念和对眼前衰败不振的哀伤,尽在不言之中。

张籍诗歌语言平易流畅,通俗自然,但结构往往深细曲折,层层深入。前二句正面写所闻,对感情加以控制。后二句写所见,借物兴感,反衬忧国之思、怅惆之情,深细动人。刘熙载指出:“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如睹影知竿乃妙。”作者正运用了写“对面”、“旁面”的手法,达到表达“正面”、“本面”的妙境。诗歌结构的深细曲折,正是思想感情深切曲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