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新息道中作》古诗赏析与原文

刘长卿

萧条独作汝南行,客路多逢汉骑营。

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情况看,作年可能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的盛世一蹶不振,在平息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很多节度使的力量也大大强盛起来,他们在内地各占一方,据地自专,不听从朝廷的调遣,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其中淮西镇的李希烈割据申(今河南信阳市)、光(今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等州,直到贞元二年(786)李希烈被部下毒杀,淮西才得以平定。这首诗写的正是李希烈攻陷汝州以后,诗人在此地新息道中的所见所感。

起首“萧条”一词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在新息道中所看到的井邑残破的战乱情景,这既是道中景象的描写,也是这种景象在诗人感情上的反射,正是这个绝妙之词给这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紧接着交代出诗人行踪地点在“汝南”即新息一带。一个“独”字生动地说明这一带战乱而形成的绝少人烟的惨况,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还要冒风险出行奔波,其潦倒惨状如出眼前。紧接着第二句就更具体地写出在道中所见的众多营垒,“多逢”自然又渗透着在道中随时可能遇到的生命危险,营垒如此之多可见横行于此的藩镇尚未罢兵,性情刚直的刘长卿目睹此情此景怎能不感慨万端?三、四两句正是他所发出的深沉心声,“古木苍苍”是紧承“萧条”而来的满目疮痍的战争惨败景,“离乱”是诗人给这种景况找到的根源,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和对人民安定生活的希冀和呼唤。结句是对“离乱”的更具体写照,新息之地汝南一带本是土地人烟稠密之处,“几家”——多少幸福的家庭被战争搞得家破人亡;“孤城”——多少繁华的城镇被战争摧残成十室九空的废墟,彼此陌生的幸存者又被战争的烟火逼迫驱赶着同住在一个孤城中去,“几家”“孤城”把“萧条”之“古木苍苍”的残状和“离乱”的程度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纵观全诗,诗人只着几词便把战争的满目残破疮痍烘托入神,唱叹有清进而发为深沉的感慨。气韵之贯通,语气之跌宕,笔法之老道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