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大约写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元霄节后。辛弃疾,从乾道四年起在建康当了三年通判后,向孝宗上了《美芹十论》,受到重视,于乾道六年(1170)底调为司农寺主薄,初至临安做了京官。翌年元霄节,他观看了京城元夕盛况,深有感触,写了这篇《青玉案》。一说作于闲居上饶时期。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同“碗”,青玉案,即青玉碗。调见苏轼《东坡词》。全词六十七字,上片三十三字,下片三十四字,各六句,各五仄韵。上下片不同的是上片起句后的两个三字句,下片改为七字句。也有上下片结句前一句不同韵的,又名《西湖路》、《横塘路》和《青莲池上客》等。
****
此词略讲三题——
一、主旨与兴寄
对于此词的题旨,一般都认为,是写元夕繁盛灯火景象,作者追慕一个“意中人”。但这“意中人”是谁?却有一些异议。主要是三说——
一说,实有其人,并无兴寄。因此,这是一首言情词。持此说者,古人较多,今人较少。
又一说,有兴寄,是伤心人自况。是一首带有政治性的抒情词。持此论者,以近人梁启超为代表,其曰:“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见梁令娴《艺衡馆词选》引语),今人附和者不少。
另有一说,是有兴寄,并非自况,而是寻找一个理想的化身。它属于典型的抒情政治词。那么,这个理想化身的特征又是什么呢?要言之,它具有:不慕荣华,不逐流俗,不畏打击,独来独往的人格特征,是一个与世人情趣大异的“真人”。
全词以委婉的笔调,优美的意境收束,留下情韵悠长,联想翩翩的广阔余地,是辛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二、诠词释句
花千树——喻元夕灯火之众有如千树万枝花开。张鷟《朝野签载》:“(唐)睿宗先天二年(713)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星如雨——一说喻灯。据吴自牧《梦梁录》载:“诸营班院于法不得与夜游,各以竹竿出灯毬于半空,远睹若飞星。”一说,星如雨,形容满天的燄火。又一说,形容风起时灯光晃动之状。庾信《灯赋》:“风起则流星细落。”
凤箫声动——言乐队演奏。凤箫,箫的美称。相传善于吹箫的萧史与弄玉曾经住在凤台,故名。
玉壶与鱼龙——指精美的不同形状的灯。周密《武林旧事》:“(元夕之灯)福州所进,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水玉壶,爽彻心目。”隋薛道衡诗:“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
娥儿与雪柳——均指妇女头上的饰物。《武林旧事》:“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娥、玉梅、雪柳……”。至于“黄金缕”,是形容鹅黄色的柳丝。
蓦然与阑珊——蓦(mò莫)然,即忽然、突然。阑珊,对此,各注家解说纷纭:有说“冷落”,有说“零落”,又有说“稀落”,还有说“衰落”等等。我看,此情、此景,以“稀落”为宜。
三、片意与语译(试改作现代新诗)
上片:状景——铺写元夕灯火繁盛,倾城欢庆景象
东风未催百花开,
却吹放了元宵火树银花堆;
烟火无翅纷纷上天又落地,
正是天上撒下如雨“彩星”来;
宛如天外来客“殒星雨”,
此乃福星高照非天灾!
灯影相连九陌地,
月华普度千门台。
城西滚出条条鱼负灯、龙衔烛,
城东又来队队笙箫锣鼓催;
南城,社火闹猛眼缭乱,
北城,百戏蹊跷让人呆!
雕车宝马穿街过,
却闻得阵阵芳香尽徘徊。
下片:写人——寻找一个不同流俗的“意中人”
条条鹅黄柳丝随风卷,
引来队队游女粉桃腮。
她们个个戴珠插翠,
满头云鬟娥儿、雪柳栽;
她们边走边看,笑语琅琅,
人过去了,却留暗香胜玫瑰。
他穿过熙攘人群、走遍大街小巷,
东张西望,焦急万状,
他一遍复一遍地找呀找,
总不见那个人影儿令人哀!
正在万念俱灰之际,
突然他把头回:
终于在灯火稀疏僻静处,
看到她亭亭玉立对碧槐:
那丰姿倩影啊真美,
宛如一株“不同桃李混芳尘”的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