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道然·金缕曲》原文赏析

《秦道然·金缕曲》原文赏析

题云川蓉湖词隐图

老矣城南杜。尚依然、飞扬翰墨,词填花雨。一片湖光明草阁,渔笛声声堪谱。怪笔底、云涛争舞。南上天台西华岳,算文章、端合江山助。姜与史,共千古。

何须更忆花砖步。似长空、飞鸿去也,那曾回顾! 鸳鹭故交消息断,输与烟波伴侣。还只痛、鼎湖无路。昔日南薰供奉曲,到而今、都作伤心句。招渔父,唱《金缕》。

这是一首题画词。云川为杜诏(1666—1736)的别号。他是作者的同乡,以词受知于玄烨(康熙) ,供奉内廷。康熙五十一年(1712) 钦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先后参加《历代诗余》、《词谱》的撰修工作十余年。后以终养归老,隐居蓉湖。他倡导后进,为诗坛主盟,尝恣游山水名胜,並作诗纪文。杜诏工诗,尤善填词,有《浣花词》、《凤髓词 》 、《蓉湖渔笛谱》等。“蓉湖词隐图”是他晚年隐居蓉湖的生活画。这首词上片着重对杜诏词作出评价; 下片着重对他的归隐表示同情劝慰。“老矣城南杜”,开头单刀直入,感叹杜诏已老。“杜”,杜甫。杜甫在长安时曾移居城南之下杜,所以说“城南杜”。杜诏与杜甫同姓,均以诗名世。作者以杜甫喻杜诏,评价很高。接着写他填词的兴致不减当年:“尚依然、飞扬翰墨,词填花雨。”“翰墨”,笔墨。这里指杜诏的词笔。“飞扬翰墨”意谓词笔纵横驰骋。“花雨”,泛指杜词的内容。杜诏的词,能脱去凡艳,“风流醖藉”,“丽而则,清而峭” (顾贞观),“如水碧金膏,纤尘不染” (丁绍仪)。“飞扬翰墨”二句,形象地写他填词才思驰骋与词语清丽。“一片湖光明草阁,渔笛声声堪谱。”写他隐居环境的优美,扣画幅上景物。这里有明媚的湖光,有朴素清幽的草阁,还有值得谱入词中的悠扬渔笛声。言外之意是隐居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能写出更多佳作来。杜诏有词集《蓉湖渔笛谱》,这里暗用其意。“怪笔底、云涛争舞。” 承上“飞扬翰墨”,指出其词的特色。“怪”,惊怪。作者说,使人惊怪的是他的词如云涛变化多端。下面说明原因:“南上天台西华岳,算文章、端合江山助。”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华岳”指陕西华阴县的西岳华山。前一句概写他“恣游山水名胜”,后一句说他的词写得“云涛争舞”,正是因为得到江山之助。“姜与史,共千古”,是对他的高度赞扬。“姜与史”,姜夔和史达祖。他们都是南宋著名词人。作者认为杜诏可与姜、史比肩,共垂千古。据《赌棋山庄词话》:“雍正、乾隆年间,词学奉樊榭(厉鹗)为赤帜,家白石而户梅溪。”杜诏晚年词作,不能不受当时词风的影响。下片转入对他的归隐的劝慰。杜诏的归隐,史籍记载说他“生平恬退寡营”,而“乞养归老”、“以养亲归”。真正原因与当时心绪,都末提及。《清词玉屑》中说:“盖蓬山虽入,旋阻回风,不无病树沉舟之恨”,多少透露了一点隐情。“何须更忆花砖步”,劝他不必回忆过去的情事。“花砖”,唐时内阁北厅阶前有花砖道。冬季日至五砖,为学土入值之候。白居易《待漏入阁书事》:“花砖趁立班”。这里“花砖步”概括杜诏前一段受玄烨恩宠入武英殿撰修词书的经历。“似长空、飞鸿去也,那曾回顾! ”进一步用比喻说: 过去的情事那能回顾呢? 它似长空鸿雁飞去一样,回顾也是徒然。下面写他当年故人久绝,归隐江湖。“鸳鹭故交消息断,输与烟波伴侣。”“鸳鹭” 皆为水鸟,因“止有班,立有序”,后便以它喻朝官班列。“鸳鹭故交”指同在武英殿时的僚友。“输与”,致与。“烟波”,江湖。这两句说,当年在朝的故人的消息都已断绝,自己落得与“烟波”为伴,即归隐江湖了。接着写他痛玄烨之死。“还只痛,鼎湖无路。”“鼎湖”,传说黄帝乘龙仙去的地方。(见《史记·封禅书》)后多用来指帝王崩逝。这儿当是指玄烨的病死。他感到无路通达先帝而痛苦。杜诏康熙末归隐,至雍正不再复出。在他死前一年(1715) 曾荐举“博学鸿辞”,他“辞不获,会病卒。”其中情事已无法稽考。痛玄烨之死,可能与他“乞养告归”有关。“昔日南薰供奉曲,到而今、都作伤心句。”“南薰”语本《南风》诗(相传为舜所作),后以“南薰”为煦育之意,多以它名宫观楼殿。“南薰供奉曲”指杜诏过去供职内廷写的歌功颂德的诗词。“伤心句”指他乞归后写的某些词。他在《宴清都·读宋词感赋》中说:“纵然老去方回,尚赢得江南愁满。”“须知我亦栖栖,误认却、繁华一片。便从今、梦冷香残,闲云自远。” 《夜行船》下片:“回首十年前,旧侣笑风流,那时张绪。剩有秋心,翻怜客梦,忍听垂虹风雨! ”都婉曲地抒发了对晚年处境的不满。这一韵写他词作内容风格的转变,也透露出对“花砖步”时的留恋之情。歇拍作者劝慰他安于隐居填词的生活,不以得失为怀。“招渔父,唱《金缕》” ,总结扣题。前一句总隐居,后一句总填词,並应前面的“烟波伴侣”与上片的“渔笛声声堪谱”。作者曾因事入狱十余年,对当时统治者不无看法,劝其隐居填词为乐,不以得失为怀,亦与作者情志有关。这首词构思别致。题画而不拘于画面景物形象的描绘,更多的是对画中主人公的赞扬和劝慰,切合杜诏“尤善填词”和归隐江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