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歌·王士禛·真州绝句(五首选三)》鉴赏

《清代诗歌·王士禛·真州绝句(五首选三)》鉴赏

王士禛



其 一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其 二



晓上江楼最上层,去帆婀娜意难胜。

白沙亭下潮千尺,直送离心到秣陵。



其 三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胪鱼。





这是王士禛在扬州推官任内所写的一组咏真州(今江苏仪征)景物的小诗。写作时间为康熙元年(1662)。

真州,位于长江北岸。明、清之际是扬州去金陵的交通要道,东南水运要冲。城南沿江一带风景幽美,常为骚人墨客游览之胜地。

这组诗用事、写景均较为工致,语言自然,音韵谐和。其风格是:圆润流利,清秀委婉,最能体现王士禛“神韵说”的诗歌主张。读过这些诗,知道王士禛确实擅长短篇抒情与写景。

****





以上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都系彩笔描景,也均是景中寓情。为篇幅计,拟详讲其一(即“江乡春事”),略讲其二、其三(也可“以画析诗”)。

现在先讲其三(原列第五)——

诗歌前二句说: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这首诗的前二句是“即景”,就是“即江乡春事”之景,后二句是“生情”,生“吊柳(屯田)”之情。

首句的江乡,指的是沿江之乡,就是“真州”,即今江苏仪征。史载,这个位于长江北岸的东南水运交通要冲都城,在宋代之后曾经非常繁荣,且胜过扬州。

先“江乡”,后“春事”,诗人把时间、地点和歌咏之事,都一一作了交代。诗中春事是什么意思呢?可有数说,一为春耕之事;一为春游之兴,即游春之事;一为春乐、春谱。此处当指游春之事,也即春景。春景,到处都有,但“江乡”这春景更为可爱,可为贵重。因为在特别美好的“江乡春事”中,正遇上了“禁烟节”。何谓禁烟?即停止举火炊爨。就是说,我国古代有一个习俗,到清明节前一天,禁火烧饭,只吃冷食,夜里也不准点灯。即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据说,这个节日是由于春秋时,晋文公为悼念助自己称霸有功的隐士颜之推正当是日抱树烧死的,故下令全国禁烟冷食。此节代代相传至唐代,似乎有点“变味”了。诗人韩翃有一首咏《寒食》的诗,颇有意思,说: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之妙,即借汉说唐,咏古而讽今。说皇上恩泽只及上层,贵族们即使区区小事,如寒食禁烟,也拥有特权。

由于前二句的写景,写到了“江乡”的两个节日:禁烟节与清明节,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后二句的“吊古”之情——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古代值得凭吊的先贤济济,为什么偏要吊吟“柳屯田”呢?

诗人的写作动机,可能是多方面的。大概是由于在诗人所“即”之景中,可能已经看到仙人掌柳墓的荒凉所钩起的感慨。不信,可看诗人自注:“柳耆卿墓在城西仙人掌”。不过,也可能触景生情地想起了柳永名词《雨霖霖·秋别》中的“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佳句吧? 因此,诗人就大发感慨地写道:“何人为吊柳屯田?”说现在还有谁为纪念柳三变(即柳永)来此致吊呢?然后,诗人自己却是一个例外。他偏偏在世人冷落柳永时,出而作诗致敬。这正可表明,作者是不同凡响的。

至于柳永墓葬之地,到底在何处,历来记载不一。有说“葬枣阳县花山”(见《独醒杂志》);有说“柳七墓真州仙人掌”(见《渔洋山人精华录》)。此诗取后一说。

****



读过宋词的人都知道,南宋柳永这个著名的我国第一个专业词人、慢词长调的创始者,在宋仁宗看来,“岂可令仕宦”、“不复擢用”者,但是,柳永却“以其风流俊迈闻于一时”的人物。据张炎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见罗大经《鹤林玉露》),声名满天下。他死后,每逢清明时节远近之人多载酒肴饮于墓侧,谓之“吊柳会”(据《独醒杂志》所载)。在民间特别在娼馆酒楼间,却是极为吃香的。群妓们等到春日,都上塚“吊柳七”。到了清代,当王士禛任扬州推官写此诗时,柳七墓已经冷落了,“吊柳会”不再时兴。大约作者有鉴于此,特吟这首小诗来凭吊这位大词家。

为什么曾经盛极一时吊者如云的柳永墓,至今却无人问津呢?答案在不言之中,让人自己去找。这正是本诗之题旨所在。大家知道,作者王士禛是清初诗坛“神韵说”的创始者。他一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之最高境界。这首诗正好体现了诗人这个创作主张。这也是诗人早期作品中具有较多社会内容的若干诗篇中的一首。

此诗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特色,即:写景俯拾即是,如在眼前;语言流利,神韵天然。他的有些五言绝句,很象伫兴之作,天然浑成,大有得意忘言之妙。在此,不妨举一二首为例,供大家赏鉴——

《青山》云:

晨雨过春山,漠漠寒烟织; 不见秣陵城,坐爱秋江山。

又如《惠山下邹流绮过访》云:

雨后明月来,照见山下路; 人语隔溪烟,借问停舟处。

****



下边再读其二、其三两首,均为略讲。

其 二(原列第三)

晓上江楼最上层,去帆婀娜意难胜。白沙亭下潮千尺,直送离心到秣陵。

以下略说三点:

一、主旨:

登楼远眺,帆影潮声,描景寓情:惜别。

二、释词:

去帆——远去的帆影。

婀娜——原指体态轻盈柔美的样子。此处形容江帆随风飘拂。

难胜——胜,读shēng升。难胜,即难堪之意。

白沙亭——在仪征县南部的一个沙洲上。

离心——这里之“心”,指心绪、心情,即别离的心绪,离情别绪。

三、语译:

清早,登上江楼的最高层,遥望那随风飘动的远去的江帆;

不禁勾起了令人难堪的别离之情。

高高涌起的潮水,在白沙亭下喷白翻腾;

咆哮的江涛啊,把我那离情别绪也带去秣陵了吧!

****



其 三(原列第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一、释词:

江干——江涯、江岸、江边。干,涯岸;水边。

钓人居——渔人居住之地,即渔村、渔舍。此之“居”,作名词用,即住屋之意。

柳陌——即柳荫下之田路。

菱塘——有二说,一说是长着菱、荷的池塘或水面;又一说,菱池之堤岸。塘,堤防也。

好是——有三解:一是正是、恰是,作为时间副词;二是岂是,反问、否定式,作为语气副词;三是,真是,肯定式,也是语气副词。此宜用第一解。

红树——不作“红叶之树”解,应作:江岸绿柳为斜阳所染,呈着红色。因为鲈鱼上市季节在古历四、五月间。可见这“红叶”,既非春初之红叶,也不是秋深之红叶。

鲈鱼——是江南美味之鱼,是鱼之上品。《本草·鲈鱼》载:“鲈出吴中,浙江尤盛,四月五月方出。长仅数寸,状微如鳜,而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有四腮。”

二、语译:

江边一爿爿渔舍、渔村,

初夏季节,

菱塘岸边随处是疏杨垂柳,

柳丝轻轻地拂着荡漾微波的菱池。

今朝啊,

恰是风静夕阳斜照之时,

一片江树都为余晖染赤;

渔夫们正忙着出售新鲜鲈鱼。

三、图析:

此诗画意诗情浓郁,可以用画解诗,即画出一幅“钓人居夕照图”,其意境是:

渔舟泊江涯,斜阳照柳陌,池塘和江树,柳下、舍前或埠头,渔夫出售新鲈忙。四、题旨与风格:

①题旨:

咏渔,即:描写江岸景物和渔家生活。

②风格:

采用轻灵笔触,写景抒情,诗语空灵流丽,诗情清醇恬淡,诗味浓郁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