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泓·江城子》原文赏析

《沈泓·江城子》原文赏析

村 居

长堤细柳隐虹桥,弄笙箫、伴渔樵,醉倚枫林,仰面挂诗瓢。释卷正逢秋水涨,临古渡、放轻舠。

夕阴西下暗窗绡,雁声高、笛声遥。碧簟凉生,细雨燕辞巢。隔岸篝灯孤艇泊,沽浊酒、短扉敲。

沈泓一生,基本在乡间渡过,本词即写其村居生活的亲切体会和怡然自得的心境。

词人闲居乡里,周围风景如画:堤岸长长,细柳成行,虹桥弯弯,隐约可见,生活其间,更是丰富多彩。时而吹笛弄箫,与渔人樵夫为伍;时而饮酒出游,醉依枫林小憩。心有所得,便吟诗赋词,投入诗瓢。把卷之余,纵一叶小舟,飘然秋水之上。这是多么悠闲自在! 词人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一天。这一天里,他吹奏笙箫、闲伴渔樵、醉依枫林、漫游寻诗、把卷吟诵、驾舟古渡,凡文人雅士所赏识的种种隐逸生活,一一遍历。短短篇幅,极尽描写村居自得之能事。一路描写,亦景亦情,处处是乡村清新迷人的景色,处处又透露出词人恬然自适的心境。为了突出“村居”之清幽,词人选取了清旷素雅的秋天背景。在他人眼中,秋天或许只是萧条、凄寒、孤寂。在心情宁静、舒畅的词人看来,清丽的秋景声色毕具,趣味盎然。一方面,悠扬的笙箫声,伴杂着渔樵们呢喃的话语声,又汇融进隐隐的秋水声,组成一首和谐的奏鸣曲。另一方面,绿柳倒映,秋水清清,红枫霜染,相映成辉。这里,着色清丽而不秾艳,音响恬淡而不喧闹,安馨静谧中显露出勃勃生机。隐居其间,万虑俱灭,超然尘外。

时光渐晚,夕阳西下。词人兴尽而归,安排簟席,准备休息了。这时,天色越转越暗,窗纱上已涂抹了一层黄昏的暗碧色。至此,“山穷水尽”,词作应该收尾了。岂知“柳暗花明”,户外高空又传来雁声阵阵,遥远处送来笛声幽幽。词人的视野虽然受到限制,却通过听觉扩展画面,音响越转越高远开阔。于是,再度牵动了词人的雅兴。秋夜如水,清凉宜人。如此良辰美景,词人岂愿轻易放过?词人依小窗,赏夜景: 外面已下起蒙蒙细雨,雨中燕子蹁跹起舞。远处,隔岸小艇孤泊,万径俱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近景远景,交相映衬。与白天相比,夜晚更多了一层幽静、迷蒙。词人不禁心旷神怡,酒兴又起。他推户出门,敲响酒家短扉,准备再次对美景,饮美酒,一尽余兴。村居乐趣,层出不穷,令他人陡生羡慕之心。小词到此结束,而“村居”生活并未描写完毕。沽酒归来,词人是约二三好友,一饮通宵,还是独自把盏,一醉方休?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

这首词结构相当严密,却又挥洒自如。词人信笔写来,精心选择的景物与居者活动,以时间推移为线索,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上下片两幅画面的转移,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而上片的自驾小舟与下片的隔岸渔火,“醉依枫林”与再沽浊酒,皆隐隐照应。词人超然物外的胸襟,悠闲自在的心情,贯穿上下,使全词浑然一体。这应是明亡以前的作品。明亡以后,词人自以为“君亲两负” (《嘉善县志·人物志》卷二十一) ,忧心如焚,自无闲心作此超然世外的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