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歌·何白·淮上归兴》鉴赏

《明代诗歌·何白·淮上归兴》鉴赏

何 白



淮泗秋风动地来,月明如水雁声哀。

南经伍员吹箎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

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





何白自少有诗名,十六七岁就当上郡城府衙一名书记员。往后,长期旅外游幕。万历春间,应冯元成县令之邀,去鄂西北郧城县署作幕,还游历了竹溪、竹山等县的胜迹。后来又在川滇、八闽和江淮一带滞留。万历三十二年(1604)应郑昆岩县令之聘,又远赴鄂之邻省陕北榆林、延安等地,渡过了最后一年的幕宾生涯。自陕北返乡后,就不再为仕途奔波,过起“科头坐啸,课子抱孙”的田园生活。在这些年间,他写了不少反映游幕生涯的纪事诗、表现仆仆行旅的羁旅诗和游历山水的纪游诗。现在选读的这首《淮上归兴》,就是其中的佳作。

****



这首七律,有若干疑难之词,在此先作诠释——

淮泗——此乃淮河与泗水两条河流之合称。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豫、皖、苏入洪泽、宝应和高邮三湖,由江都三江营注入长江,全长一千余公里,是我国五条大河之一。

泗水,源于山东泗水东蒙山,四源并发,故名“泗水”。经西流折南于江苏,流至清江市北与淮河合流。全长一千数百里,是淮河下游第一大支流。故淮泗往往连称。

伍员吹箎——原为剧曲名,亦题《伍员吹箫》。它演译春秋楚国伍员(字子胥)逃离楚国,助吴灭楚,后又为吴王夫差赐死,悬头城门等一系列情节的故事。诗人借以缅怀与颂扬伍子胥的忠勇不屈精神。箎(cí池),是“篪”本字的省减,为古代管乐器,竹制,单管,横吹。《广韵》云:“箎,乐器,竹为之,长尺四寸,小者尺二寸,七孔。”

曹公弩台——曹公,即曹操;弩台,发弩之台,犹今之砲台之类。弩者,弓有臂之谓,传说,为远古黄帝所创。此用曹操校场比武之事。

菰米饭——用茭白之“雕胡米”做成的饭食。菰,一名“蒋”,俗称“茭白”。它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之物。初夏或秋季抽生花茎,经一种黑穗菌侵入后,基部即形成一种肥大嫩茎,即“茭白”。其狭圆柱形的颖果,即称“菰米”,也叫“雕胡米”。南方住民即以茭白作蔬菜,而以菰米作饭食。

菊花杯——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酌酒之杯。唐张说《湘州九日》诗云:“宁知沅上水,复有菊花杯。”因为古人常以重阳所酿的黍酒,称菊花酒。又据《西京杂记》记载:“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菊花酒’”,两说均通。

****





语译全诗——

首联:

滚滚淮水入大江,萧萧秋风扫船台;

如水寒月照淮上,南来越冬鸿雁鸣哀哀。

颔联:

南来北往过昭关,子胥吹箫栋梁才;

北望曹公雄踞地,沙场驰骋来自赛弩台!

颈联:

征程仆仆还故里,菰米饭食送香来;

重阳佳期早已过,菊花酒筵只待来年开。

尾联:

遥闻东北战火起,关内升平炸惊雷;

抬头极目京畿望,四海漫天皆为暗云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