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点绛唇》原文赏析

《陈子龙·点绛唇》原文赏析

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这是陈子龙的一首抒情小词。这首词没有系年。按陈子龙在隆武二年(1646)的春天,写过《唐多令·寒食》、《二郎神·清明感旧》等词,格调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这首《点绛唇》很相近。从这首词的内容看,也应是子龙在明亡之后的作品。故其写作年代,姑定于隆武年间。当时正是子龙松江起义失败之后,国破家亡,孤寂一人,飘泊于苏松、杭嘉一带。时逢春日风雨,落红狼藉,故即景抒怀,抒发了他那深沉的亡国之痛。

词的上片,写春日风雨,春花凋零,“韶华”(春光)消逝,无可挽回。这四句,先就眼前景象写起,先用“满眼韶华”展示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象,接着写风雨烟雾对这美好春光的摧残。恶风之于百花,总是逞强称霸,作者用了一个“惯”字写其恶习,并加以贬斥。“烟雾”似写雨的迷濛,也不妨理解为就是写雾,这里取后者。就字面看来,这四句主要是写自然景象,平平写来,略无特色。其实,它的寓意却相当深刻。这里所写的景象,有东风与烟雾,有韶华与红花。这两组景象是矛盾对立的,却以韶华消逝、红花凋零而告终。在这里,东风、烟雾,都是恶势力的象征。我国古人认为,“太平之世,风不摇条”,“太平之代,雾不塞望”,甚至认为雾是阴犯阳而产生的,是百邪之气。由此可知,这四句实有作者的政治寓意,它基本上是当时政治气候的概括:清兵南侵,北阴犯阳,明朝的一派“韶华”,如同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只有花难护”,是作者的慨叹,看似平常,不动声色,实际上却重如千钧,感慨甚深,作者为挽救明朝的灭亡所作的种种努力与出生入死的斗争,以及他对明朝灭亡的刻骨之痛,尽在这一句之中。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深入一层,抒发作者的亡国之痛。“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这里的“王孙”,不是象《楚辞》中说的游春不归的王孙,而是象杜甫“可怜王孙泣路隅”(《哀王孙》)的王孙。这里既包括着亡明的沦落的宗室子弟,也包括着正在作最后斗争的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键。作者是借对王孙的“相思”表达他对故国的相思。“相思”而在“梦里”,足见其相思之深。而眼前的陈子龙,正是孤寂一人,飘泊流落,有志难展,报国无路,所以结句说:“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作者用“春无主”喻国破家亡,无可栖依,用杜鹃啼血,极言亡国之痛,再用“泪染胭脂雨”加以夸张渲染,遂使作者的悲痛收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效果。

后人对陈子龙后期的词,一向评价很高。从这首小词看,起句以风,结句以雨,一路写来,处处扣题,其间景语情语,情景相生,比兴寄托,意旨遥深,虽感恸之至,思如怒涛,仍出以绵邈澹宕之笔,而不著剑拔弩张之痕。这正是陈子龙后期词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