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克己十首·渔家傲》原文赏析
送春六曲(选三)
不是花开常殢酒, 只愁花尽春将暮。把酒酬春无好句。春且住,尊前听我歌金缕。
醉眼看花如隔雾,明朝酒醒那堪觑。早是闲愁无着处。云不去,黄昏更下廉纤雨。
一片花飞春已暮,那堪万点飘红雨。白发送春情最苦。愁几许?满川烟草和风絮。
常记解鞍沽酒处,而今绿暗旗亭路。怪底春归留不住。莺作驭,朝来引过西园去。
诗句一春浑漫与,纷纷红紫俱尘土。楼外垂杨千万缕。风荡絮,栏杆倚遍空无语。
毕竟春归何处所,树头树底无寻处。惟有闲愁将不去。依旧住,伴人直到黄昏后。
这里所选的,是段克己《送春六曲》之二、之四、之五共三首词。《送春六曲》是一组词,它随着春的脚步,表现作者的恋春、惜春、留春的种种感情。由于篇幅的关系只选了其中的三首。但这三首词衔接甚紧,仍然可以把它们作为组词来赏析。
第一首是写春意正浓时节,鲜花盛开,万紫千红,但作者敏感的心灵,却已在为春的离去而生愁。“不是花开常殢酒, 只愁花尽春将暮”,花是春的象征,春来花开,春去花尽,春光,从这花上去领略;留春,就得留住这花。三首词中,作者处处因花惜时,感春生情。金缕是曲调名,又名金缕衣,唐代韦縠《才调集》卷二阙名《杂词》诗云: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后来,宋代叶梦得《贺新郎》词因有唱“金缕歌”之句,故词调《贺新郎》也名“金缕曲”。对春光,唱金缕,表现的是对时光的珍惜与留恋。“春且住”一句,用轻轻的呼唤,把这恋春之情表露出来了。“醉眼看花如隔雾,明朝酒醒那堪觑”,下片的开头两句,上句说今日,下句说明朝。今日是醉眼惺忪,看花隔雾,未免辜负了这春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云: “老年花似雾中看”,段词本此。而明朝酒醒之时,这花或已凋谢,春光已然离去。作者爱春之情甚深,却既未能尽托于今日之花,又无可诉诸明朝之花,何处能寓托作者的这份“闲愁”?偏偏此时,乌云停驻不去,待到黄昏时分,又下起了廉纤细雨,这明朝的“不堪觑”,自不待言了。廉纤,细微之意,状写春雨绵绵。全词写作者虽在花开之时,春浓之际,却时时感到花落春去的临近,在自然平淡的描写中,流露出深深的恋春惜春之意。
第二首写春残。“一片花飞春已暮,那堪万点飘红雨”,对大自然十分敏感的人常常最先能感到春的到来,那是在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之时,他感到了东风暗度,大地回春。同时,他也能从一片花叶的飞落,最先看到春天离去的脚步。而当万朵桃花凋谢宛如红雨飘洒之时,则伤春之情更难遣释。此词开头以“一片” 与“万点”对举,以见作者系心于春,唯恐春去。“那堪”一句,情深词苦,使我们联想到宋代秦观《千秋岁》中的名句: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上片结句“愁几许?满川烟草和风絮”,化用宋代贺方回《青玉案》词“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式是一问一答,手法是以景传情,十分含蓄,使人从这满川蒙着轻烟般的青草和风中飘舞的柳絮,去感受春去夏至的季节变换,去体会作者心中的万般愁绪。下片“常记解鞍沽酒处,而今绿暗旗亭路”,也是写春深时晚。旗亭,即酒楼,绿暗即绿浓,表明花将尽,夏将至。此时作者偶一抬头,看到莺鸟飞过,哦,“怪底春归留不住”,原来是这“莺作驭,朝来引过西园去”。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责怨春莺,把自己对春归的怨望惋惜之情写活了。
第三首写春尽。“诗句一春浑漫与”,与第一首“把酒酬春无好句”意思相通。漫与,谓率意作诗,不求工巧。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接下“纷纷红紫俱尘土”,“楼外垂杨千万缕”,“风荡絮”,俱写春天已去,万紫千红零落成泥,唯有垂杨茂密,花絮飘荡。这与前一首的“万点飘红雨”相比,春更少了,作者的感情也更为落寞。“栏杆倚遍空无语”,无限惜春之情尽在不言之中。下片写春归何处,难以寻觅,这寻春是恋春惜春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接下再写唯有因春而生的闲愁推排不去,自朝至暮一直陪伴着作者。全词情思萧瑟,哀感动人。
段克己这三首词,着重抒写因春而生的闲愁。这闲愁,不仅是因着春光易逝,而自己老之将至。从深一层讲,也还因着他生当金元易代之际,故国身世之感,难以忘怀。他是“繁华梦断,醉几度春风双鬓斑”,故触景生情,不能自已。春,是自然界的良辰美景,或许,也是作者心目中“昔年京华”的象征。故作者这般恋她、留她、寻她。
段克己这三首词按照春浓、春残、春尽的季节变换,渐次展开自己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春之情。词与词之间既有联系,又各具重点。艺术描写并不雷同,而总体风格则又皆清婉自然,保持着一致。以一组作品有组织地咏写一个题材,又称联章体。这在诗中早已存在,而在唐宋文人词中尚不多见。段克己生当金元之际,已能较纯熟地运用这一形式,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