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选九首)并序
(其一)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饮酒》 20首是诗人归隐后所作的组诗,其写作年代约为晋义熙二年(406),诗人已值42岁,进入不惑之年,对世变日盛、时事艰难颇多愤懑,因此借酒托事,以酒寓言,直抒胸臆,直书其事,正如萧统所说陶渊明“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序中所说“闲居寡欢”,当指归隐后不能忘却世态,深感世变而有志不能获骋,故绝少欢乐。兼,加上;比,近采。二句点明饮酒起因,所以下面紧接“偶有名酒,无夕不饮一。饮时如何?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自顾其影,单杯独尽,很快就喝个大醉,古人评此二句“直绘出饮酒之神”, “真得酒中趣,不堪为外人道”。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二句说诗乃醉后所作, “自娱”二字与“寡欢”呼应。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纸墨”指写在纸上的诗句;“诠次”,选择次序。这是说写下的诗句不少,没有安排什么先后次序,含有随便排列的意思。结尾又用“欢笑”与“寡欢”再度呼应,说明饮酒作诗纯为排遣罢了。
20首总题《饮酒》,明及饮酒者11首,不及饮酒者9首,但仔细读来,篇篇有酒。或因事而饮,或因人而饮,或单杯独饮,或与人共饮,或喜饮,或愁饮。章法淋漓变法,层层相扣,序中自说“辞无诠次”,实藏诠次于若无诠次之中, 很见陶渊明的独特风格。
“衰荣无定在”原列第一首,全诗在于抒发诗人对人生世事的直接感受,道出饮酒的根本原因。清人方东树说本诗“言不必撄情无常无定之衰荣,惟知其古今皆若此, 故但饮酒可也” (《昭昧詹言》)。
起首二句“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说人生的衰败和荣盛都不会固定存在,两种命运人们都会遇到。彼此,指衰荣。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二句以邵平种瓜的典故具体阐述“衰”的境况,但以“荣”为陪衬。邵平本为秦东陵侯,秦亡入汉,在长安城东以种瓜为生,其衰荣变化,有何等之大!这两句说,邵平在瓜田里种瓜的境遇,怎么能跟他当东陵侯的时候比呢?诗中用了反问语气,以肯定“衰”的无可置疑。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二句说天气的冷热也是有来有去的,人生的道理常常跟这一样。代谢,来者为代,去者为谢;如兹,如同这个。以上六句阐述人生衰荣无定的道理,实是叙说自己处于“衰”的境地。
面对这种境况应该怎么办呢?诗人指出: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达人,指旷达之人;解其会,理解其中的奥理;疑,迷惑不清。这二句说,在衰荣变化无定的情况下,只有那些达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迷惑。诗人此时年已40,对人生世变早有体会,诗中“达人”实是自指。由于他“达”得彻底, “悟”得深邃,因此采取了饮酒的办法。正如清人吴瞻泰在《陶诗汇注》中引汪洪度的话说: “二十首总冒,却从达观说起,可见非胸次豁达,不得轻言饮酒也。”“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紧承“达人”二句,是说我要快些喝酒,好让欢乐能朝夕持续。忽,快速;一觞酒,一壶酒。在这里,诗人把饮酒作为解决人生世变的良方,这固然很达观,但只要细玩诗意,也不难发现诗人的豁达之中,也有几分苦涩的味道。因为诗人在序中说“闲居寡欢”,足见他内心藏着深深的痛苦,所以饮酒求欢只是心理平衡的办法而已。由此看来,诗人饮酒不过是强迫自己忘却世态的一种手段。
本诗通篇讲“衰”,要旨在“达”,因“达”饮酒, 以酒忘“衰”,是从大处(即人生)写饮酒,有统摄20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