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这首诗是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诗中的第一首。《山海经》是述古代海内外山川景物和神话传说的书,旧传是大禹治水命伯益记录而成,不可信。鲁迅先生认为是古代的巫书。晋郭璞曾为该书作注并题图赞。从十三首诗所涉及的史料推断,本诗写于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陶渊明已58岁了。他归隐田园也已经17年了,过着“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的劳动生活,也时有贫困的袭扰,但他摆脱了东晋时代黑暗的政治漩涡,既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又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寄情田园,以读书为乐。本诗就记叙了他的这种情趣。
诗开头,孟夏即初夏,扶疏,指树木枝叶繁茂四布的样子。前四句写:初夏时节,草木生长,野卉飘香,绿树绕屋,浓荫满地,树叶繁茂,鸟鸣上下。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清幽的环境。“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有拟人意味,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众鸟顺乎自然,得其所哉!然而,在绿树环抱中的茅屋,是诗人托身之所, “吾亦爱吾庐”, “爱”字承“欣”字而来,有比较,也有映衬。诗人以飞鸟乐比自己乐,用飞鸟有托身之所,衬自己有理想的生活环境,是诗人一喜。诗中隐含“万物各得其所之妙”,有哲理性,渗透着诗人的美学理想。陶渊明少年时期就“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现在返本归真,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耕是耕作,种是播种。诗人从事田间劳动,有时还要读读书,生活安宁无忧,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穷巷”,僻巷, “辙”,车轮轧的痕迹。 “回”,回转。诗人与世深隔,不与官宦人家往来,无杂事繁扰,无案牍劳神,进一层写出诗人悠闲的心境,是诗人二喜。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春酒”,冬天酿制,经春始成,故称春酒, 《诗经·豳风·七月》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句子。酒是新酿,菜是自种,随心所欲,就象微雨轻风滋润万物那样,顺乎天意,合乎人情,自食其力,乐在其中。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扣前四句,再写环境清新可爱,又写心情恬然自乐,是诗人三喜。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诗人自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泛览”与“流观”就是此意。《周王传》是穆天子传,是神话传说,记周穆王驾八骏游行四海之事,《山海图》即山海经图。这两句扣“时还读我书”而来,具体写读书之乐,诗人已沉醉在神仙、传说、山川、海岛的丰富多采的故事中了。“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俯仰”,顷刻间,此句说诗人虽身居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顷刻间,游遍宇宙。其中更有无穷乐趣,是诗人四喜。诗中最后一个“乐”字,总破全诗主旨,把隐居读书的独有感受,浓缩在一个字中,令人玩索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