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濂2
灵鹫山下3,岩洞玲珑,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4。气凉石冷,入径凛然。洞中陡处高空若堂,窄处方斗若室,俱可行人,无碍顶处。三伏熏人,燎肌燔骨5,坐此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俾川鸣谷应6,清冷洒然7,不知人世今为何日。顾我絺绤不胜秋冬矣8! 初人体凉,再入心凉,深入毛骨俱凉哉!
人间抱暑焦烁,虽啖冰雪不解,而严冬犹然者9,勿令知此清凉乐园。
1本文及下文均选自《四时幽赏录》。飞来洞:杭州市飞来峰的岩洞。2高濂(约1573年前后在世):字深甫,号瑞南道人,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戏曲家,有传奇《玉簪记》、《节孝记》,杂著《遵生八笺》等。3灵鹫山:指灵鹫峰,即飞来峰。4“指为”句:相传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曾说.灵鹫峰似天竺国之灵鹫山,“不知何时飞来”,故作者有此语。5燔(fan):烧。6俾(bi):使。7洒然:潇洒飘逸的样子。8顾:看。絺绤(chi xi):絺,细葛布;绤,粗葛布,泛指夏衣。9“人间”三句:指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
【析点】 这是篇很别致的记游之作。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以细腻的笔墨描述“飞来洞”的避暑生活;后一部分以点睛之笔暗讽人间权势。前后两者从人生感受和情态上构成了鲜明对比。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暗讽,因此,作者笔下的飞来洞虽是由外而内,步步写来,但点墨之处却无不以人间为对照。
“飞来洞”所处环境“虚敞”而形姿“玲珑”,它美得圣洁、美得飘逸,传说“灵鹫山”是由“西域飞来”,当是真的,否则人间怎么能有如此湛美的岩洞? 人间暑热,这里却“气凉石冷”“入径凛然”,从感觉上也是人间无法比拟的。至于“洞中”的“堂”与“室”,不仅具有天工之美。而且别有一种自由往来畅爽之感。在人间“燎肌燔骨”的三伏天,这里可以令人“体凉”“心凉”“毛骨俱凉”。坐在这个洞中,你可以“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何等舒适,何等自在,何等尽情! 放歌川谷便随之“鸣”“应”,富有灵性的大自然又是何等有情。这是人间所没有的一种生之和谐。“人间抱暑焦烁,虽啖冰雪不解”,此虽夸张,但尚不失实。可是此后又言:“严冬犹然”,其言过其实甚矣,而甚得好,由甚便使读者得知其讽喻权势人物之本义,这是全文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