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原文|翻译|赏析

明·李时珍2

流水者,大而江河,小而溪涧,皆流水也。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与湖泽陂塘之止水不同3。然江河之水浊,而溪涧之水清,复有不同焉。观浊水流水之鱼,与清水止水之鱼,性色迥别4;淬剑染帛5,各色不同;煮粥烹菜,味亦有异。则其入药,岂可无辨乎?

1本文至《芍药》等六篇均选自《本草纲目》。2李时珍(1518-1593):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3陂(bei):池。止水:静止不流动的水。4迥别:迥然有别。5淬(cui):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刚。

【析点】 据说宋朝的王安石有疾,须用阳羡茶以瞿塘中峡水烹服方可得治,荆公因嘱苏东坡乘便取水。东坡学士不知瞿塘上中下三峡水性俱各不同,取了一瓮瞿塘下峡水献上,结果药效不甚理想,因而受到荆公的嘲弄。这是《警世通言》中的一段故事,真实与否固然无考,但包含其中的药效因水性不同而各异的道理却有科学依据,并非臆说。

这篇科技小品阐述的即是这一道理。与小说之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不同,本文是以显明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来说服人。作者先说明:江河溪涧之流水与湖泽池塘之止水有着质的差异;继而指出,即使同为流水,江河之水与溪涧之水亦有不同;然后列举了日常生活中观察所得的三个事实为证:一是浊水流水中的鱼和清水止水中的鱼其性情颜色迥然有别,二是在不同的水中淬剑染帛效果大不一样,三是煮粥烹菜其味道因水性静动清浊之异也有不同。显而易见,水性不同,对事物的影响也就有异。所以作者最后得出“则其入药,岂可无辨乎”的结论顺理成章,令人信服。以水入药一定要先辨别其清浊静动,而苏东坡的教训恰恰在于“无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