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据中华书局本《李长吉歌诗汇解》,下同)

这是一篇描写音乐的诗,写的是唐代著名宫廷乐师李凭弹奏箜篌的技艺。全诗十四句,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四句,首句以“吴丝蜀桐”指代箜篌,暗示这乐器异常精良,从侧面衬托乐师的不凡。“张高秋”点明演奏的时间是深秋九月。次句宋本作“空白凝云颓不流”,“空白”指代天空,于义较切,也较符合李贺作诗好用借代的特点。“颓不流”中间的“颓”字,意即“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白居易《庐山草堂序》)中的“颓然”,这样就把流云拟人化了。第三句写李凭弹奏箜篌的效果,连湘娥素女这些神话人物都被感动得发愁落泪了。第四句点明乐师姓名和演奏地点是都城。这里使用了倒装法,前三句先写箜篌声音如何响遏行云,感动仙女,引起读者的悬念: 这样美妙动人的器乐,是谁演奏的呢?第四句才说:演奏者李凭是也。这种艺术效果好比京剧里的角色先在台后高唱倒板,声音高亢嘹亮,引得全场观众注目上场门口,静候角色出场。以上第一层总写李凭弹奏箜篌的概况。第二层两句,进一步具体地描摹箜篌的乐音。头一句“昆山玉碎凤凰叫”,描写箜篌的高音,次句“芙蓉泣露香兰笑”写箜篌的低音。第三层两句,写李凭弹奏箜篌的效果。头一句“十二门前融冷光”,写箜篌乐声在地上产生的效果,使整个都城的气候仿佛变暖和了。次句“二十三丝动紫皇”,写箜篌乐声在天下引起的效果,竟然感动了天神。第四层六句,在第三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李凭弹奏箜篌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写箜篌乐声惊动上天,竟然降下淅沥的秋雨来。“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两句,是说连善弹箜篌的神女成夫人也得向李凭请教,连懒得动弹的衰老的鱼和羸弱的蛟,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也兴奋激动得跳起舞来了。这就衬托烘染出李凭弹箜篌的技艺神妙绝伦。“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两句,是说李凭的箜篌弹得太好了,连月宫里的仙人吴刚也听得出神,忘了睡眠,靠着桂树,直到深夜,露水都沾湿了月宫里的玉兔。这后一句的写法和李白《玉阶怨》中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相似。而《玉阶怨》中直接点出“夜久”,不如“露脚斜飞湿寒兔”曲折含蓄。

如果拿李贺的《箜篌引》与唐人几首描写音乐的诗作比较,便可见出李贺这首诗的确与众不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用“昵昵儿女语”、“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随风扬”、“喧啾百鸟群”等等,形容琴声的低柔、高亢、悠扬,用“湿衣泪滂滂”写琴声的感染力。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如急雨”、“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幽咽泉流”、“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一声裂帛”等等,来喻写琵琶的各种音调,用“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和“满座重闻皆掩泣”等句,来写琵琶音乐的感人。再看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用“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和“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等词句,来描写胡笳的种种声调,用“四郊秋叶惊摵摵”、“深松窃听来妖精”、“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等等,来描写胡笳乐音感人的效果。无论是白居易还是韩愈、李颀的诗句,用来比喻音乐的物事,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易见的景象;他们作诗构思时,想像的触角始终没有伸向人事范围之外。而李贺的《箜篌引》则不然,通篇都用神话材料、神仙人物来作比喻,或是“江娥啼竹素女愁”,或是“吴质不眠倚桂树”,或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即使是寻常花卉虫鱼,也要给它想像创造出某种超常的神异现象,如“芙蓉泣露香兰笑”,“老鱼跳波瘦蛟舞”之类。正是因为李贺作诗时奋张想像的翅膀,越过寻常人事范围,进入神话境界,自由翱翔,取材、构思、选词、选语,都迥异乎流俗,给人以匪夷所思之感,使他的诗篇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色相,正如杜牧在《李长吉歌叙》中所说的那样:“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本诗的特点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