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玉楼春·题《击楫词》》诗词赏析

玉楼春·题《击楫词》

1943年

青莲词笔多风韵,万水千山皆是恨。

吴头楚尾血潮翻,沪渎香江珠泪迸。

我读君诗情相近,深触灵魂几欲混。

眼前兵马事方多,胜利待公出头阵。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惜春荣”、“西湖曲”等。七言,八句,仄韵。

《击楫词》——李一氓所作。李一氓(1903—1990年),时任中共苏北区淮海地委副书记、苏北淮海行政公署主任。

青莲——诗人李白

吴头楚尾——今江西省北部。春秋时为吴地上游,楚地下游,如首尾衔接,所以称为“吴头楚尾”。

渎——沟渠、水道。

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公——对李一氓同志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词写于1943年,具体日期不详。在这一年里,陈毅同志身带旧伤仍操劳着战事。不仅如此,他还在当年4月下旬遭遇了“黄花塘事件”,更令其身心异常疲惫。1943年11月25日,他又经长途跋涉去延安,参加党的“整风运动”和“七大”会议。但陈毅同志毕竟是一位胸怀远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一位儒将,他百忙之中总要挤点时间读点书、写点诗,抒发战时的感受和坚定的革命情怀,这首词就是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写出来的。

李一氓是四川彭县(今彭州市)人,曾任新四军秘书长,与陈毅同志并肩作过战且关系密切,当陈毅同志读了李一氓的《击楫词》后,深为感动,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对李一氓《击楫词》的充分肯定。首句为赞赏之词。作者用“青莲”喻李一氓,称他的词像李白那样赋有文采。“风韵”本指女子的美丽姿态,作者将其寓指李一氓的诗词,是对其诗词的肯定。一个“多”字,将溢美之词溢于言表。次句肯定了李一氓的诗词中的革命情感。李一氓的诗词饱含着民族深情、对日寇的侵略充满了愤恨。“万水千山”本意是指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诗中则象征全国各地富有民族正义感的人民大众。一个“恨”字,真实地表露出全国的民众面对日寇的铁蹄、面对血雨腥风,充满了对日寇的愤恨!他们坚定了与敌决一死战、誓死捍卫国土的决心。第三、四句,我们从“吴头楚尾”和“沪渎香江”中得知,日寇在江西、上海、广州等地杀人如麻、血溅山河。“吴头楚尾”是指春秋时期吴楚两国交界处,地处江西省北部。“香江”指的是广州的珠江一带。“沪”是上海市的简称。作者用浓缩的笔墨,将三地的沟渠、江河中的“血潮翻”,寓指日寇在华北、华中、东北乃至全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憎恨。此处,作者更是泪珠外迸,愤怒到了极点。

下阕为读《击楫词》所思、所悟、所感。陈毅同志与李一氓同志关系密切,两人既是老乡,也是诗友、战友。谓之战友,因李一氓同志当过新四军秘书长,与陈毅同志并肩作战过;谓之诗友,两人都热爱文学,而且诗句能触击人的灵魂,饱含着对人民的深情和对敌人的愤恨。上联中的“几欲混”,不仅指两人在情感上的相通,其诗风也心有灵犀,几乎分不出彼此。下联作者笔锋一转,由所思到所悟。“眼前兵马事方多,胜利待公出头阵。”作者指出,大敌当前,战事不断,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作者希望李一氓同志在写出优美诗词的同时,要跃马扬鞭,勇打头阵,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公”是作者对李一氓同志的尊称。

这首词包含激情,由读生思,由思生悟。作者不仅对《击楫词》大加赞赏,而且从中抒发了战友之情和杀敌之勇。词的上下两阕结构严谨,上阕写读《击楫词》,下阕写读后的所思、所悟。文辞优美,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