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赞金字塔》诗词赏析

赞金字塔

1963年12月

高塔巍巍数十寻,八百万方石砌成。

艺术光垂数千载,雄哉伟哉古文明。


金字塔,何巍巍!人民劳动此巨魁。

古人能为此,今人更当不自卑。

劳动创造新世界,更把剥削压迫摧为灰。


金字塔,何巍巍!

我叹往古智力之横绝,

我歌现代革命之光辉。

古既不能阻挡金字塔之建成,

今休妄想阻挡革命的拉美和亚非。

注释:

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其中以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世纪)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最大。

巍巍——高峻的样子。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巨魁——物体巨大,或占首位者。

横绝——超绝,超出。(清)曹寅《送亮生游闽》之一:“横绝文林世不知,谁供五木解嘲诗。”

赏析:

1963年12月,陈毅同志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诸国。12月5日,陈毅同志先行一步,离开北京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去参加肯尼亚独立庆典;12月14日乘专机从内罗毕飞抵开罗,迎接周恩来总理一道进行访问,而埃及则是同访的第一站。

陈毅同志参观了埃及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游览了开罗郊外的古金字塔,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共分三节,诗体自由洒脱,句式长短不一。第一节四句,起句就勾勒出位于开罗西南区古萨高地上的古金字塔的高大雄峻。“寻”为古代丈量单位,八尺为一寻,而“数十寻”配上“巍巍”一词,把以胡夫金字塔为代表的古建筑群形象逼真地描绘了出来。“八百万方石砌成”是写实,仅胡夫金字塔就由250多万块、重约2.5~5吨的巨石砌成,刚建成时高达146.95米,底边长为230米,后因常年风、沙、雨、雪的侵蚀,至今高度已降为138米,底边长缩短为220米,诗中用“八百万方石”来描述金字塔所用材料,非常准确。“艺术光垂数千载,雄哉伟哉古文明”,是写金字塔的历史。自金字塔建成至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它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其独一无二的方锥形建筑充满了艺术的光辉,闪耀世界达数千年之久,雄伟壮观的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真实象征。

第二节开头两句,是对首节中“高塔巍巍数十寻”的承接,也是一个设问句。金字塔的高大雄峻来自何处?诗人用“人民劳动此巨魁”作了回答。金字塔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诗人的笔触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设问、继续反诘。古人尚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如此壮观的建筑,那么,我们今天的人呢?诗人号召当今的人不要自卑,要用双手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来!诗人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坚信劳动人民创造了一切,劳动人民用鲜血和汗水凝结成智慧创造了新世界,也必定能把充满剥削和压迫的旧社会化为灰烬。这一节最后两句是借景抒怀,是对埃及人民反殖、反帝、反霸权精神的高度赞颂。

第三节,诗人借物起兴、借景抒情,由古到今、由此及彼。古人尚能用崇高的智慧建造出如此超绝的艺术建筑,今天,西方反动势力又怎能阻挡我们与拉美、亚非人民之间的革命友谊呢!

诗人借景抒怀,赞颂了中非人民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而这种革命友谊如金字塔般,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闪光。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正是诗人给埃及古金字塔赋予了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