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过微山湖》诗词赏析

过微山湖

1943年12月

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

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注释:

微山湖——地名,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南部。

横越——从这一边跨越到那一边,诗中指作者穿越泗洪、宿迁、古邳后,到达微山湖。

慰——使人心里安适;心安。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写于陈毅同志奔赴延安的途中。

微山湖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承纳了鲁、苏、皖、豫四省八个地区的来水,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彼此相连的湖泊组成,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京杭大运河纵贯全湖,至今仍能通航。微山岛是湖中第一大岛,岛上文化古迹众多,境内有殷周微子墓、汉初张良墓、春秋目夷墓、伏义陵(庙)、仲子路庙、六合泉、圣母泉以及大量的庙宇亭台、古碑刻石、汉画像石等古迹。每年7至8月,十万亩荷花开遍湖中,蔚为壮观。微山湖也是一个老革命根据地,它是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地方,电影《铁道游记队》中的歌曲:“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让人们永远地记住了微山湖这个美丽的地方。上联“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写诗人经长途跋涉后,来到微山湖畔。“横越”一词,道出了诗人跋涉的艰辛;“江淮”,指的是长江以北的淮河两岸,“七百里”指的是诗人行走的距离。诗人从江苏省境内到达了山东省境内,沿途穿插在敌伪之间,不仅要爬山,还要越湖;不仅走平原,还要跨沟壑,诗人感到非常疲倦和劳累。但当诗人来到微山湖上,那秀美的景色让他的疲惫一扫而光。诗人用拟人的手法,用“慰征程”三字,写湖中的美景如同亲人一样,去抚慰征人,从侧面烘托出湖上景色的别致。诗人尽管没有直接写景,但“湖色”二字作了浓缩。一望无垠的湖水,碧静悠闲,鸥鸟翻飞,涟漪轻浮,扁舟穿行,湖草油油。诗人从陆地奔驰而来,见到这平如镜面的湖水,心情自然而然地开朗起来,劳顿也被湖风悄悄地吹走。

下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与上联承接紧密,继续写微山湖畔的景色。此时,夜色已经降临,诗人乘坐的扁舟行进在微山湖上。自古以来,山水相依,有山必有水,有水也必有山。诗人的视角,由湖上开始向湖岸移动,鲁南地区的山影在夜色显得高峻、挺拔,巨大的倒影落在湖水之中;残月悄悄升上了天空,给湖面撒上了一层碎银,如丝如梦,如屏如画,急行的扁舟驶入了画中,赏心悦目,让诗人不忍离去。“甚”是很、极的意思,诗人用来形容鲁南的山影就很形象,因为诗人坐在船上,海拔很低,远望高山,自然是仰视,加之是夜晚,亦真亦幻,所以就发出了“鲁南峰影嵯峨甚”的感叹。扁舟入画好理解,因为船儿行进在如画的微山湖中,但残月入画就有点不好理解了。残月不圆,多少有点冷淡,加之高悬在天上,怎么能够进入湖上的风景呢?却原来,微山湖的湖水清碧,月色不仅落在湖面,其身影也融入湖水之中。诗人用“入画图”一句,从侧面写出了微山湖的美,突出了微山湖的神;“入画图”是点睛之笔,也是神来之笔。

这首山水诗写于战争年代,是诗人的诗作中极为少见的一首状景诗,表现出诗人喜山、乐水的自然秉性,诗人也是人,既有革命的情怀,也有自然人的本性,所以,在战时奔赴延安的途中,诗人看到微山湖的美景,就会把赞誉悄悄注入笔端。诗人看似写景,但其隐含着对胜利的渴望,诗人希望早日取得抗战的胜利,让祖国的大好河山永久地美好下去。这首诗意境含蓄,笔墨清晰,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