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惊秋各自残,蛩声扶砌诉新寒。
西风不是吹黄落,要放青山与客看。
这是一首饶有机锋的禅诗。秋来草木凋零,一片肃杀,自宋玉《九辩》喟叹 “悲哉秋之为气也”起,文人骚客感物起兴,悲愁难遣,莫不借咏秋来抒写离愁伤悲。“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词《唐多令》) 迨至有宋一代,禅学公案的影响日深,诗人受其影响,好为翻案之语。如永嘉四灵中的赵师秀、徐玑之秋兴诗,都已跳出了悲秋的旧套。赵师秀《数日》诗云:“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徐玑《秋行》诗云:“红叶枯梨一两株,翛然秋思满山居。诗怀自叹多尘土,不似秋来木叶疏。”
汪若楫生于宋末,永嘉四灵对他的创作亦有影响,这首绝句与赵师秀的《数日》诗颇有相似之处,但理趣胜于赵诗。
“万木惊秋各自残,蛩声扶砌诉新寒。”残:凋残。蛩qiong:通“蛩”,即蟋蟀。扶砌: 沿着台阶。诉: 泣诉,啼叫。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透过诗人的一见一闻,抓住了秋天的特征。秋风瑟瑟,草木零落,蟋蟀因怕冷而迎风哀鸣。蟋蟀的哀鸣沿着台阶飞进屋子,似是向人哭诉秋气的肃杀。如此萧瑟的景象,显然流露出诗人对软弱无力的草木和蟋蟀的同情。下面,如果诗人不用强力挽住伤悲情绪的蔓延,很可能依然把这首诗写成悲秋伤怀的作品。
然而,诗人在开头两句描述了秋风的萧瑟,设置了令人伤悲的氛围,如何措词才能跳出悲秋的藩篱呢? 虽说翻案之语也能写出好诗,但前面所述秋景之零落已难强做翻案之语。此时,后两句仍写悲秋则为触犯,毫无新意可言;如强翻做颂秋则为相背,与前两句自相矛盾。背触之间,怎么办呢?谁知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西风不是吹黄落,要放青山与客看”的绝妙诗句。西风:即秋风。黄落: 枯枝落叶。放: 敞开。客: 泛指行人。诗人精通禅理,运用禅宗执中而不拘于中的思想,直接揭示秋风吹落草木的目的,即让青山露出本来面目供人观看,劝喻众人不要为西风凋残草木而伤悲,也不要故意颂扬秋气之肃杀。禅宗认为: 看事物不过背触两边,唯不死于两边,执中而不拘于中才能合于禅宗所谓既悟其有,又悟其无的至境。
诗人这首秋兴绝句,跳出了悲秋伤怀的旧套而又非单纯的翻案文章,毫无疑问,这是诗人禅悟所带来的结果,反过来说,当我们读这首诗时,也应该认真想一想,从中体悟这首诗所蕴含的禅宗不执于两边的思想,像古代印度禅师湿婆所说的那样:“思维知与不知,有与没有。而后离开你可能执着的两边。”(《中道》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