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酒边一首为一瓢题扇》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吴锦

酒边拨触动牢愁, 万恨峥嵘苦未休。

祈死已烦宗祝请, 偷生忍为稻粱谋。

栖栖桑海无多泪, 落落乾坤剩几头。

一盏醇醪三斗血, 可能词笔换兜鍪?

柳亚子

这首诗作于1918年。一瓢为费公直,字天健,江苏吴江人,南社成员。诗的前四句抒发内心苦闷,千愁万恨,痛不欲生;后四句由苦闷到感叹,进而进发投笔从戎的渴望。

“酒边拨触动牢愁,万恨峥嵘苦未休。”借酒浇愁,愁上加愁,忧愤犹如层迭的山峦,重压心头。诗人的愁恨,源于国事蜩螗。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与袁世凯妥协,柳亚子对此痛心疾首。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之后,阴谋恢复帝制。1913年,李烈钧、黄兴等发动讨袁战争,是为“二次革命”,但旋即失败。诗人为此“杜门不出,书空咄咄而已”(《自撰年谱》)。1915年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次年袁世凯死,诗人仍不乐观,“袁逆虽死,而朝局犹未澄清”,“慨国难未已,废然挈眷旋里”(同上)。果然,1917年张勋复辟,尽管“为段祺瑞讨平,然段亦非能尽忠于宪法者”(同上)。诗人伤时念乱,内心郁积,发而为诗。“祈死已烦宗祝请,偷生忍为稻粱谋。”这种痛苦的折磨,以至于萌生了死的念头,烦请宗庙祭者祈求死去,何忍仅为衣食生计而苟活人世。1915年当袁世凯积极筹备称帝时,诗人极端苦闷,在家乡吴江黎里,与王玄穆、顾悼秋等“创酒社,意在效信陵祈死耳,痛饮累月。”诗中“祈死”,即“效信陵祈死”。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无忌因谗毁留赵十年,后应魏王请返回,率军抗秦。秦使反间计,魏王中计,派人取代公子。“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竟病酒而卒”(《史记·魏公子列传》)。“稻粱谋”语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诗人毕竟不是战国时期的信陵公子,而是爱国志士。“祈死”是不满于自己的无所作为,这既是表达内心的痛苦,又蕴含着下文的振起。

“栖栖桑海无多泪,落落乾坤剩几头。”诗人在愁苦中沉思,想到栖栖遑遑奔忙于变动的大时代,感伤的眼泪已经落尽;辽廓无际的天地间,只剩下几个顶天立地的人物。诗人感慨无穷:世事变化,沧海桑田,在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中,多少志士倒在血泊之中。1913年以来,袁世凯或明或暗,杀了许多南社成员的革命党人。宋教仁被刺于上海北站,诗人哭道:“斯人如此死,吾党复何言”(《哭宋遯初烈士》)!宁调元于汉口罹难,诗人痛极,诗云:“当年专制犹开网,此日共和竟杀身”(《闻宁太一噩耗痛极有作》)。还有杨德邻、周祥骏、范光启、程家柽、姚志强、仇亮、龚铁铮等,先后在反袁斗争中献出了生命。正如诗人所云:“时袁逆恣肆,其爪牙四布,杀人如麻”(《自撰年谱》)。为革命烈士,诗人泪尽天涯。章太炎《狱中赠邹容》:“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现在,几经杀戮,革命志士所余无几了。然而,鲜血只能吓退懦夫,真的猛士将奋起而前行,向敌人讨还血债。“一盏醇醪三斗血,可能词笔换兜鍪?”“一盏醇醪”与开端的“酒边”呼应。酒入愁肠,热血沸腾,激起一片豪情,愿参加革命军队,征战沙场,献身祖国。后一句乃从蒋智由《久思》诗之“久思词笔换兜鍪”句化来。这不是豪言壮语,故作惊人,而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倍觉亲切。

全诗一气呵成,感情起伏,内容丰富,表达真切,体现了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