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郁贤皓倪培翔
西上莲花山, 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 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
李白
这是一首游仙体的写实纪事之作,据李白《奔亡道中五首》所叙,安史之乱起时他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陷落,乃西奔入函谷关,西上华山避乱。萧士赟云:“太白此诗似乎纪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二)其说甚是。又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诗云:“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知李白下华山后再至宣城。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此诗作于宣城一带,恐未谛。
此诗前半首写在华山的游仙生活,飘忽虚幻。西岳华山是有名的道山,据《太平御览》卷三九引《华山记》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诗人避乱而来求仙,幻想超脱黑暗现实,故一登上华山莲花峰,眼前就幻化出一个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诗的前十句,写诗人游仙情景。莲花山,西岳华山的最高峰,又叫西峰,故曰“西上”。明星,华山仙女名。《太平广记》卷五九引《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迢迢”写出远远望见华山仙女的情景。接着四句,描绘了一幅轻灵缥缈的仙女飞升图。只见仙女洁白的手中拈握着千叶芙蓉,凌空虚步,霓虹一般的衣裳曳着宽广的长带,飞升太清。诗人沉浸在这翩翩飞仙的幻境中。“邀我”四句,写美丽的仙女邀请诗人来到上冠景云、下通地脉的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同游紫冥。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是汉代中山人,服云母成仙,曾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见汉武帝,不料武帝竟以臣下相待,遂大失所望而离去。后来汉武帝懊悔,派人寻访,见他在华山与人博戏。诗人此处用卫叔卿之典,既切华山的神仙故事,又暗寓自己遭遇。天宝初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终因“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遭谗出京。共同的遭遇,使诗人与卫叔卿结为知音,诗人恍恍惚惚间随之飞升太空,驾鸿遨游紫冥,摆脱了现实的一切烦恼,飘然世外。
但诗人毕竟不能忘情人世现实,正当诗人飞仙而去的时候,蓦然回首,从高空中瞥见人世的血腥现实:茫茫洛阳大地到处是烧杀抢掠的安史叛军,人民的鲜血涂满了野蒿蓬草,逆臣贼子却伪立朝廷,封官晋爵、冠缨朝服,猖獗之极。末四句是诗人猛然从神仙幻境回到现实世界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满沉痛愤怒之情,表现出诗人对叛乱的切齿痛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人不能忘怀生于斯长于斯的心爱祖国和人民,就象屈原《离骚》所描绘的:“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屈原在绝望中幻想驾龙驭马永离楚国,当他在空中偶一下望的瞬间,对祖国深情的眷恋击碎了他的离别幻想,连马儿也停止了前进,重又回到灾难深重的楚国大地。李白此诗直承屈骚精神,面对人民涂炭、社稷倾危,不忍心飞仙而去,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由此可见,此诗前面大部分篇幅描写游仙,正是为了反衬末四句的写实,那美妙洁净的神仙世界的描绘,更反衬出人间战乱的残酷和污秽,诗人不忘人民遭难、国土沦陷的现实,深刻地反映出李白对祖国的忠贞和对人民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