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操南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
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同时,筹备海防,多次击退英国侵略军的挑衅。鸦片战争爆发后,投降派乘机对他诬害,革职遣戍伊犁。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一日,林则徐自西安告别妻子家人,赴伊犁时,赋诗为别。
言为心声,这诗林氏直抒胸臆,说的都是心里话。五六两句饶有愤懑激情,妙在以谈笑出之。投荒万里,抱定死的决心。态度从容,见其胸怀宽广,正气凛然。全诗峭拔遒劲,表现了他的强烈的不怕死的爱国主义精神。
首两句说:“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劳瘁国事,自觉精疲力竭,再负重任,势将力不从心。这是实话,见其勤于国事。“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却又为他的自谦之语。林少穆在“次韵奉谢”程玉樵方伯诗中说:“我无长策清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便为自谦。又在与蒲城相国“涕泣为别”时说:“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又可窥其内心深处,猛志常在,须臾造次之间,不忘抗英。三四两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委衰庸,可是苟利国家,还是生死以之。毁烟是爱国举动,爱国无罪;可是所获的命运是戍边。扪心无愧,他便甘之如饴。用“苟”、“岂”两虚字紧相连接,力透纸背。这语典出《左传》昭公四年,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以改革军赋,受到国人的诽谤。他便说道:“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两句林氏最为喜爱,常常吟诵,发生共鸣。就此一事,说明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思想源远流长。这话说来容易,躬行实践,却是很难。世上有些爱说漂亮话的,几曾梦见祖国这种优秀文化传统。林氏曾说:“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须臾不忘报国,这真是天地的正气啊!
五六两句:“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这联寓意含蓄幽深,凄婉苍凉,而感情浓郁,实为激荡愤懑之言。这是正话,也是反话。谪居能说君恩厚吗?没有受到更为严厉的处分,便是厚了!还不要感谢吗?自委蠢材,唯有韬晦而已。那么做个不带军队的士兵还合适呢?这话说得隐晦。从字面看来,语殊谦抑,真有些不得已啊!否则,他还梦寐着“宝剑还期赐尚方”吗?内心深处,怕是充满着愤懑之气哩!
结尾:“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少穆这些愤懑之气,他不是理直气壮地倾吐,而是侃侃而谈,以“戏谈”、“试吟”态度出之。这可见其文化修养,婉而多讽,历史地对待,更能博得人的同情与共鸣。林少穆于此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他引这个故事,说得轻松,是“戏谈”耳。心理上的份量却是很沉痛的。所谓:“含蓄幽深”、“断送老头皮”的事还不重吗?这有两说:一说断送了老头子的皮,这话份量较轻;一说是老的头皮断送,指的就是杀头。这话自然是重的。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来,皆哭,为的是吉凶未卜,这难道是寻常事?林少穆借此就是说明他的内心早已抱定决心,断送这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啊!这是他可能会遇到的。可是他的情绪并不紧张,只见其态度从容。就此可以窥见他早有中国儒家传统优秀文化成仁、取义的涵养。同时这里也就流露了林少穆不怕死的爱国思想精神。这点,炎黄子孙亟应继承和发扬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