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春秋《苏武庙》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羊春秋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温庭筠

苏武是我国汉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曾于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以中郎将的身分出使匈奴,被留于匈奴者十九年,匈奴单于多次胁其投降,武英勇不屈,单于乃使之牧羊北海,说“羝(公羊)乳乃得归”。武手持汉节,节旄尽落,吞毡掘鼠,历尽了千辛万苦。待昭帝即位,与匈奴和亲,并诈称昭帝在上林苑射杀一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帛书,知武在某泽中,匈奴才肯遣武归国。后来,宣帝为了表彰他的忠贞,赐爵关内侯,并图其像于麒麟阁。温庭筠这首诗,就是在瞻仰苏武庙后,歌颂苏武的高风亮节的。

首联分写苏武生还时的激动心情和苏武庙的肃穆气氛。一个孤身远寄于殊方异域达十九年之久的人,自分已无生还之望,意外地见到汉朝的使者,并且将要与之作伴还朝,想起那些吞雪止渴、掘鼠疗饥的艰苦岁月,想起将要“名扬于匈奴,功显于汉室”的光辉业绩,想起老母已逝、少妇已嫁的悲惨命运,那种激动复杂的感情,是会令人“魂销”的。“魂销”就是“断肠”的意思,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诗人把它用到苏武骤然见到“汉使”之时,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那悲喜交集的复杂神情。这是诗人的想象。“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诗人的所见。“茫然”,是荒远广阔的样子。言古祠的兴建,高树的栽培,年代已经久远,不可得而考了。一句话把深郁的历史气氛渲染了出来,为颔联作了很好的过渡。颔联分写苏武眷念祖国的情怀和牧羊北海的生活。“云边雁断胡天月”,言苏武思归情切,望着云边的大雁,向着南天飞去,逐渐消失在异域的天空中,多么想托它捎个信儿回去啊,又多么埋怨自己不如“云边”的雁,无法飞到南天去啊。“陇上羊归塞草烟”,言苏武被迫到人烟断绝的北海去牧羊,目所见的是塞外的荒烟蔓草,是陇上互相追逐的羊群。两句话把苏武十九年来的思归情怀与孤寂生活高度地概括了出来,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相融,妙合无垠,这才是活景真情,有着无限低回宛转之致。颈联以极其工丽的对偶,写苏武的存亡之叹和今昔之感,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回日楼台非甲帐”,言苏武以极其悲怆的情怀,对汉武表示深切的悼念。《汉武故事》说: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一种楼台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溢于纸上。联系苏武在北海听到武帝逝世的消息,便“南向号哭,欧血,旦夕临”的表现,其缅怀追思的深情,是可想而知的。“去时冠盖是丁年”,言苏武奉命出使的时候,还年华正茂,“及还,须发尽白”(《汉书·苏武传》)。怎么能不产生今昔之感呢?这句诗的根据是李陵《答苏武书》的“了年奉使,皓首而归。”用典极其自然,极其贴切,历来为诗家所称道。沈德潜认为这一联与李商隐《马嵬》的“此日六军皆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俱属逆挽法,律诗得此,化板滞为跳脱矣”(《唐诗别裁》卷十五)。所谓“逆挽”,就是由“此日”而追溯到“当年”,由“回日”而回忆到“去时”,在时间的设计上,是倒叙,是逆转。比起按照时间的顺序去写,显得更加错综,更有变化。尾联进一步表现苏武对武帝的深切哀思。茂陵,是武帝的陵墓;逝川,指流失的光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想见苏武在“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时,在得到“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的封赏时,茂陵已经长满了秋草,园林已经长满了绿苔,未作“肝脑涂地”之报,已有“人去帐空”之悲,怎么不感叹唏嘘,惋惜那流失的美好岁月呢?至此那“白发丹心”的忠臣形象便呼之欲出了。昔张戒说温庭筠,“语皆新巧”,而“其格至卑”(《岁寒堂诗话》卷上),陆时雍说“温飞卿有词无情,如飞絮飘扬,莫知指适”(《诗镜总论》)。从这首诗来看,未免以偏概全,失其真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