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送魏大从军》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②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⑤
【注释】 ①魏大: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名亦不详,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匈奴:本指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泛指边地的少数民族,此处借指唐朝北方的突厥族。魏绛: 春秋时晋国大夫,认为和戎有五利,被晋悼公采纳,消除了边患。③三河: 汉人称黄河流域中游平原地区为河东、河内、河南等三河。《史记·货殖列传》: “昔唐(古帝尧国号)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言: 语首助词。六郡: 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西汉时的边地。“六郡雄”,六郡的雄杰,此处专指西汉时曾在六郡战胜羌人的大将赵充国。④雁山: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唐时在其山顶设关,名雁门关。代: 唐时州郡名,辖境相当于今山西省代县、繁峙、五台、原平等四县。狐塞: 即飞狐塞,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云中: 唐时州郡名,辖境在今山西大同。⑤燕 (yan) 然: 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将功: 指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建立的功勋。《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令班固做铭。”
【鉴赏】 在这首赠别诗中,作者借送友人魏大从军的机会,慷慨陈词,激励朋友为国立功,扬名塞外,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首联交代了送别的缘由。“犹未灭”是化用汉代爱国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话语,说明边疆并不安宁的现实,希望朋友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以前代英雄为楷模,奔赴前线。“魏绛复从戎”是说面对突厥的侵犯,即使当年为国家安定而主张和戎的魏绛也要改而从戎了。这一方面显示了边情的危急,另一方面也是给朋友指出了学习模仿的榜样。此联所引古人范例,霍去病与魏绛,一武将一文官,一征伐不止,一恳言不怠,皆为国泰民安计,诗人在勉励友人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所思所念。
颔联中,“怅别三河道”是说送友西行,在都城长安道别,心中固然怅然若失,但为社稷着想,也毅然决然。“言追六郡雄”是向朋友提出了一个更明确的追赶目标——赵充国,像他那样英勇善战、威震敌胆、边疆称雄。这一联中诗人的惆怅与期望并存,感伤与豪壮相共,情真意切,悲壮感人。
颈联“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顺着前一联的思路遥想朋友从军所至之地。一“横”字,状出雁门山横亘于代州之北的巍峨气势,一 “接” 字,写尽险峻的飞狐塞与云中州遥相接应的雄伟气象。诗人以浓笔重彩勾画出护佑祖国大地国泰民安的天然屏障——雄关要塞,意在暗示朋友从军的征途辽远,责任重大。
尾联中诗人又推出东汉窦宪将军大破匈奴后乘胜追击直至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彪炳千古的典故,再一次激励魏大: 不要使燕然山上仅留下汉将窦宪的功名,你也要争取把赫赫战功铭刻在保卫祖国的史册上,万世留传。这种侧面迂回的写法比之直言劝勉更胜一筹。
这首诗的鲜明特点是用典: “匈奴犹未灭”,用西汉霍去病的话语; “魏绛复从戎”,用春秋时魏绛的事迹; “言追六郡雄”,用西汉赵充国的事迹; “勿使燕然山,惟留汉将功”用东汉窦宪的事迹。这四个人物都是为边疆安宁、国家祥和而建功立业的英雄,以他们的事迹激励友人,更具鼓动性。全诗不用华丽词汇、不工描绘刻画,而是直陈其事、直抒胸臆,读之使人感奋,恨不能拔身而去,血洒疆场。
文章作者:宋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