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蔡和森·少年行·北上过洞庭有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①
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②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③
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④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⑤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⑥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⑦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⑧
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⑨
【注释】 ①大陆龙蛇起: 指当时国内各种派系的政治力量正展开激烈斗争。乾坤:天地。一少年: 作者自指。②乡国: 指湖南。骚扰: 指军阀横行,扰乱地方,迫害人民。③世乱: 指当时国内政局混乱。④从师: 作者去北京访问他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杨先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是毛泽东和蔡和森等最敬爱的老师。人文渊: 指北京是人文汇聚的地方。这句后面可能还有两句,散失后其亲属也记忆不起了。⑤ “与人”句: 指与同志共同担负革命的艰巨任务。⑥浩然: 浩然正气。两间: 天地间。⑦鲁阳戈: 据 《淮南子》里记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到太阳落山时,他用戈一挥,太阳就倒退了。后人用鲁阳挥戈来指使敌人倒退。作者在这里是说自己没有掌握军权。庶几: 也许可以,表示希望。挽狂澜: 指平定军阀所造成的战乱。⑧衡国变:衡量国内的变乱。黎元: 百姓。鼓黎元,即鼓动人民的革命热情。⑨潭州: 指长沙。蔚人望: 丰盛繁茂。这一句指新民学会人才济济,为青年所仰望。
【鉴赏】 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受新民学会会友的委托,乘船离长沙去北京筹办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新民学会是中国当时影响很大的革命社团,赴法国勤工俭学活动是由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青年中倡导和组织的。蔡和森去北京筹办此事,心情十分激动。临行时他对母亲说: “三年之内,必使我辈团体,成为中国之重心点。”船过洞庭湖,面对波涛浩淼的湖水,联想到祖国的现状与未来,他深有所感,于是赋诗一首,即成这篇 《少年行》。因原稿已散失,此是根据作者亲属刘昂的记忆录出的。
《少年行》是一首有感而发的抒情诗,所抒发的是作者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爱国思想与壮志豪情。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兵祸天灾,连年不断。湖南灾害深重,人民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作者坚定地表示要与其他同志一起,共同担负起艰巨的革命任务。他对胜利是充满信心的。
本诗抒情主人公 “一少年” 指的就是作者自己,这个形象是十分鲜明的。面对着家乡的军阀统治和整个国内政局动荡的纷繁复杂的斗争,他的头脑是清醒的。“世乱” 句上承 “风雨” 句,下启 “为学”句是意味深长的。这里的“学”不是一般的学问,而是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作者正是要坚定地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这是多么高尚的志向和可贵的精神!而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又是何等纯洁的心灵和雄伟的气魄!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表现了革命的坚强决心,而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则蕴含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心。这决心和信心从何而来呢?“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这最后两句就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字面的意思说的是湖南,这里有众多的人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扩展开来,发展壮大,就是无比强大的革命力量。
这首诗是作者北上了解情况联系赴法事宜坐船过洞庭湖时的有感而作。既不是水上游览写所见所闻所感,也不是一般地抒发少年壮志。诗的开头就气势不凡,在国内各种政治力量激烈斗争的形势下,一威武少年昂然站立在天地之间。既然是过洞庭的抒怀之作; 诗前面的 “风雨送征船”,后面的 “凭舟衡国变”,既反映了当时纷繁复杂的形势,也突出了少年乘风破浪的豪情; “船”和“舟”前后照应,最后点出 “洞庭”,又照应了题目; 不仅如此,“洞庭证源泉”更含有深刻的寓意,使全诗显示出一种无穷的力量。由此看来,这 “少年” 既是指作者自己,又可以说泛指像作者一样的富有崇高理想的爱国志士。
文章作者:何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