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华《WM——我们》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张艳华

四幕剧。作者王培公。发表于《剧本》1980年第6期。剧本取材于从农村插队到返城就业的知青生活。一群被残酷现实抛到一个北方农村的青年,当童年的幻梦被现实击碎之后,失落了原有的生态和心态的平衡。面对一个不可捉摸的世界,他们只好用冷嘲热讽来渲泄心中的愤懑。一场大地震后,他们终于从肩上卸下了畸形的重压,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轻飘飘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他们在回城之后,便偏离了生活的目标。虽然他们有的当了兵,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当了干部,有的成了艺术家,也有的成了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仿佛是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给了他们补偿,但是他们的心灵依然不安分,他们仍感到若有所失,感到无所归依,出现了一种尚未与新生活获得呼应与契合的新的失落感。作品通过对他们为生存、为友谊、为理想和爱情而挣扎、苦斗和寻求的生动再现,揭示了他们那不安灵魂后面所潜在的执著追求人生价值的进取精神。这是一出以当代现实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年轻人的集体形象为主角的戏剧,作品以简略的叙述取代了对人物及事件的详细描绘,由于成功地抓住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使简单的情节结构包容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与心理内容。该剧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是: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的戏剧结构,采用了开放式的现代结构手法,大大开拓了表现生活的场景和容量。比如“集体户”的难兄难弟与代表当代青年的女鼓手与男乐手同时登场,以现在的观点去探询过去,让不同时空层次的事物共存于同一戏剧场面中,构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作品立足于适应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又汲取了外国一些戏剧流派的表现方法,融入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程式,创造了一种特有的新型话剧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出富于特色的探索剧目,它一出现便引起戏剧界的注目,继之而来的便是褒贬不一的争论。大多数人对该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其艺术上的勇敢探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也有许多人认为,该剧“没有反映出80年代青年奋发进取的本质特征”,“丑化了新中国青年一代”,“孤立地表现了他们被抛弃、被遗忘的苦难境遇”,“主题灰暗,格调不高”等等。该剧上演后不久曾被禁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