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记》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太平寰宇记》是宋代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是史官乐史在宋太宗统一全国后修撰的。宋代的路制是太宗末年才创置的,23路的地理区划则是在神宗以后才确定下来,在纂修此书时,宋代仍在沿用唐朝所分10道的名称,所以《太平寰宇记》的纲领形式乃是以《元和郡县图志》为基础,按道记事,与宋代的地方区划不相吻合。
此书和前代的地志有很大的不同,内容比过去大为丰富,除了传统地志所记郡县沿革和户口等项外,于地方风俗、古迹名胜、人物艺文等无不登载;《四库提要》说:“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乐史。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唐代以前的地方志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从此书开始,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此书广泛引用历代地志、史书、文集、专著、碑刻乃至诗赋杂说等等,总计引书200种左右,引用书籍今已大多散佚,赖此书保存下来部分内容。此书上承《元和郡县图志》,逐一记录州县的兴废,从城镇和人口的增加,反映出自唐代中叶以来,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元和志》和两唐书《地理志》均不记唐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户口,而本书却逐一登载,有的还区分汉人和蕃人的户数,反映了这些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概貌。本书对于研究唐、五代和宋初的历史、地理及社会经济均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太平寰宇记》原为200卷,清修《四库全书》时只存193卷,缺第113至119卷。清末杨守敬从日本得到宋本残卷,配补了第113至118共5卷多,将其收入黎庶昌刊行的《古逸丛书》。后来湖南学者陈运溶撰有《太平寰宇记辩伪》6卷,说杨守敬采回的这个所谓宋刻残本是部伪书,但陈氏举出的论据不足以证成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