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本篇对先秦时期各家学派逐一进行了总结性的批评,从而说明庄周学派的理论才是当时学术的高峰,其他学派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都不完整,各有局限,只能算是一方之术。此观点虽然有偏颇,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看作是对先秦学术的理论总结。在此只选录了有关关尹、老聃、庄周、惠施几人的思想予以介绍。
一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①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②何由降?明③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④。”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⑤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⑥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⑦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⑧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⑨其明而在数度⑩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注释】
①治:研究。不可加:不能再添加,无以复加。②神:神圣。③明:明王。④一:道。⑤宗:主宰。德:本性。门:途径。兆:征兆,预示。⑥薰然:温和的样子。⑦分:名分。参:比较。齿:排序。⑧事:耕耘之农事。常:常业。蕃息畜藏:繁衍、生殖、积蓄、储藏。畜,通“蓄”。⑨醇:借为“准”,效法。末度:礼法的末节。⑩数度:礼法制度。士:学者。搢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行:行为法则。
【译文】
世上研究方术的人非常多,他们都认为自己所得到的成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古代所谓的道术究竟在哪里呢?回答说:“无处不在。”若问:“圣人诞生于何处?明王从哪里出现?”回答说:“圣人有其降生的原因,明王有其成就的缘由,都根源于大道。”
不脱离大道本质的人,称为天人;不脱离大道之精微的人,称为神人;不脱离大道本真的人,称为至人。以自然为主宰,以道德为根本,以大道为门径,能预测到变化征兆的人,称为圣人;以仁爱来施行恩惠,以正义来区分事理,以礼节来规范行为,以音乐来调和性情,充满温和仁慈的人,称为君子;以法度来区分各自不同的名号,以名号来标明各自不同的实际,以比较的手段来验证事物,以考察的方法来判断事物,如同数一二三四那样条理分明,百官就是按照这些来确定序列职位的;以耕作劳动为常务,以衣食为关注的首要问题,专注于繁衍生息和积蓄储存,关注老弱孤寡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得到抚养,这就是民生的道理。
古代圣人的道德不是很完备吗?他们具备了圣人与明王的道德,取法天地,哺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百姓,懂得大道的根本,掌握礼法度数,六合通达,四时通畅,大小粗细应时变化,无所不在地发挥着作用。古代道术明显表现在礼法度数方面,在旧的法规和史书上有很多记载;那些记载在《诗经》《尚书》《礼记》《乐记》书中的,邹鲁之地的学者和官吏大多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诗经》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尚书》是用来记载事情的,《礼记》是用来规范行为的,《乐记》是用来调和性情的,《易经》是用来阐述阴阳的,《春秋》是用来讲述名位职守的。这些学问散布于天下而在中原施行,百家之学常常称引和讲述。
二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①,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②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注释】
①该:完备。遍:全面。②判:割裂。察:“杀”音,破坏。
【译文】
在天下动乱的年代,圣贤之道不再显明于世,道德也无法得到统一。天下的人都以一己之私自以为是。譬如耳目口舌,都有各自的用处,却不能相互取代;譬如百家的各种技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过也只能适时而用。虽然如此,那些不完备、不够全面的,都是一孔之见之人。他们割裂了天地的和美,离析了万物的常理,离散了古人的完美道德,很难具备天地的纯美,相称于神明的形容。所以,内圣外王之道,暗淡而不显现,抑郁而不发扬,天下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都偏执于自己的方术。可悲啊,百家的学术走向一端而不知返回正道,必定无法与古人的道术相合!后世的学者,最为不幸的是看不到天地的纯美和古人的完美道德。古人的道术将被天下人割裂。
三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①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②
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着。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④。芴乎若亡,⑤寂乎若清。同焉者和⑥,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⑦;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⑧。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⑨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⑩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fān)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chù)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注释】
①本:大道的根本。神明:自然。②常有无:指常有与常无。太一:指道。濡弱:柔弱。表:外表。③在己无居:自己不存私见。着:昭着,显着。④响:回声。⑤芴:通“惚”,恍惚。亡:无。⑥和:和谐。⑦谿:虚而大,足以容纳一切事物。下句中的“谷”与之同义。⑧垢:辱垢。⑨岿然:形容高大独立的样子。⑩徐:缓,从容而不慌张。费:耗神。巧:机巧,智谋。苟:但。咎:祸。削:侵削。至极:达到最高的境界。寂:原作为“芴”,根据《续古逸丛书》本改。神明:指自然。芒:通“茫”,茫然。忽:恍惚。谬悠:虚远,不可捉摸。谬,虚。端崖:边际。恣纵:放肆,放纵。不傥:无所偏党。觭:通“奇”,一面。精神:自然。敖倪:即“傲倪”,傲慢。瑰玮:奇特,华丽。犿:婉转,随和。无伤:不伤道理。:奇异。宗:道的宗旨。稠适:适当。稠,通“调”,调和。遂:达。解于物:从外物的牵累中解脱出来。不蜕:不脱离大道的根本。
【译文】
以根本的大道为精妙,以派生的万物为粗疏,以外物的积累为不足,恬淡无为,独与自然融为一体。
古代的道术有属于这方面的思想,关尹、老聃听到这种风尚就欣喜不已。他们的学说建立在“常无”“常有”的基础之上,以太一为主体,把柔弱和谦下视为外在形式,把内心空虚、不毁弃万物视为内在实质。
关尹说:“自己不存私念,有形的事物各自显现。”动如流水,静如平镜,动静无心,好比空谷回声。恍惚间犹如空洞无物,寂静间好比清虚无有。相同就和谐,有得就有失。未曾跑在他人之前,而常常跟随在别人后面。
老聃说:“知晓雄的坚强,却秉持雌的柔弱,就能成为容纳万物的谿谷;了解事物的明亮,却安于暗昧,就能成为容纳天下的山谷。”他人都争先,我自甘居后,这就是说甘愿承受众人的垢辱。他人都追求实在的东西,而我独自索求虚无,因为没有积蓄,所以感到富足,富足得犹如财物如高山般堆积。立身行事,从容安闲,不耗费精神,无所作为,而讥笑天下耍弄智巧之人。他人都在追求福禄,我却独自委曲求全,说这样做暂且可以免除祸患。以精深为根本,以俭约为纲纪,说:“坚强就容易毁坏,锐利就容易挫折。”对万物通常是宽容的,不加以侵削,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了。
关尹、老聃,真可谓古代博大的真人啊!
寂寞虚静而不露形迹,变化而没有常规,死啊生啊,都与天地同体共存,与自然一起变化往来!茫茫然不知到哪里去,恍恍然不知从何处来,包罗万物,却不知道归向何处。古代的道术有这方面的思想,庄子听到这种风尚极为欣喜。他用虚远、不可捉摸的学说,广大而不可猜测的言辞,用放任、不着边际的语言,时常放任发挥而不偏执,不以一端之见来显现自己的学说。认为天下之人执迷不悟,不能采用庄重而诚实的语言来与他们交流,于是使用无心的卮言来叙述事情,随时更新,符合自然的分际;引证先哲圣贤的重言来说话,使人信以为真;使用有所寄托的寓言来讲故事,阐发深刻的道理。独自与天地自然交往,而不傲视万事万物。不责问谁是谁非,而和世俗相处。他的着作虽然写得奇特宏伟,却婉转随意,不损伤文的道理。他的文辞笔法变化多端,但都奇异可观。他的精神世界充实而没有穷尽。上与天地一同遨游,下与超脱死生、不知终始的得道之士结交。他对大道的阐述弘大而透彻,深广而旷达;他对大道的宗旨,可以说是把握得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尽管如此,关于顺应自然变化和解除外物牵累的学说,他仍然有没有穷尽的道理,这些道理始终不离大道的本宗,在茫昧恍惚之间,人们永远无法穷尽它的妙理。
【智慧全解】
名声来自踏实做事
庄子说:“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意思是说死啊,生啊,与天地共存啊,与造化共游俱往啊!
庄子认为死生与天地共存,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人的名声也不是自己跑来的,而是在你的实际行动中得来的。
“名声”不会随便追随谁,它会挑三拣四,觉得你忠实可靠,名有所值,才会甘愿追随于你。所以做事情不能图虚名,不能摆花架子,而要以追求实效为第一,这样才是真正的做事精神。
有些人获得了名誉之后,就不再发展自己的才能,也不再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名誉就和实际渐渐地不相符合了,也就成了虚名。
虚名会使人放弃努力,沉睡在已经取得的名誉上,不思进取,最后将一事无成。中国古代有一个神童。小时候能过目不忘,吟诗作赋,被人称颂,成为一时的名人,可是成名之后,沉醉在虚名之下,不再刻苦努力学习,长大成人之后,就和一般人一样了,他的那些天赋、才能也都离他而去了,一生无所作为。这就是虚名可以毁掉人生的例子。
图虚名者是不能获得大胜的,因为虚名误事,不少有权有势之人就是因为好大喜功而落得身败名裂。
名誉毕竟是身外之物,虽然很重要,但是,人的生命更重要,为了追求身外之物的名誉,而影响、损害、甚至送掉性命,就是舍本逐末。
名声需要建立在实物的基础上,不是随便可以强加的。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切莫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了前进的道路,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拨开这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用自己的成果获得更多的荣誉。
【阅读延伸】
名 相 魏 徵
隋朝立国之初,文帝制定的法律是比较宽平的。到炀帝时则使用严刑峻法强化统治,结果弄得“民不堪命”,造反蜂起。唐高祖在位时制定的法律,基本恢复了隋初的宽平。唐太宗特别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下令对法律再加修订,有些条文进一步改重为轻,原来规定判处绞刑的某些罪,改为流放服劳役;判处斩首的罪人,要由宰相和六部尚书讨论决定,须经过5次复奏才可执行,以免出现错杀冤狱。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这是唐太宗规定的立法和执法原则。唐太宗本人虽英武过人,但也是凡人,也有激动生气之时,因此,他便要求他的臣子多多提醒他。
贞观初年,濮州(今山东鄄城北)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被人告发,受到追赃和解职处分。他因自己是秦王府旧人,就向唐太宗求情,希望能得到宽大处理。唐太宗派人传话说:“你是朕的旧部下,贪污大概是因为穷迫,朕送你100匹绢,你继续当刺史,今后自己可要检点才好。”这显然是越法而徇私情。魏徵知道此事后,立即进谏批评道:“庞相寿贪污违法,不加追究,还要加以厚赏,留任原职,就因为他是陛下的旧人。而他也并不以自己贪污为罪过。陛下为秦王时旧人众多,如果他们都学这个样子贪赃枉法,就会使廉洁的官员感到害怕,影响吏治的清明。”唐太宗看过奏章,立即改正了对庞相寿的宽纵处理。
曾在隋朝任官的郑仁基有个女儿,容貌美丽又富有才学,长孙皇后奏请把她聘为充华,唐太宗同意后,下了册封的诏书。魏徵知道郑家小姐已经许配了夫家,就进谏劝阻道:“陛下身居楼阁之中,就应希望天下百姓有安身之屋;陛下吃着精美食物,就应希望百姓也饱食不饥;陛下看看左右妃嫔,就应希望天下男女及时婚配。现在,郑家女儿已经和人订婚,陛下却要将她纳入宫中,这难道合乎为人父母的心意吗?”唐太宗一听,立即表示自责,决定停止册封。但有人提出,郑家小姐并未出嫁,而且诏书已下,不宜中止。和郑家姑娘订婚的陆爽也上表说:他和郑家并无婚约。
唐太宗再次征求魏徵的意见。魏徵如实指出:“这是陆爽心里害怕陛下,才违心上表的。”于是,唐太宗重又下了一道敕令:“今闻郑家之女,先已受礼聘,前出文书之日,未详审事实。此乃朕的不是。”果断地收回册封诏命。
所谓伴君如伴虎,名相魏徵若只是徒慕虚名,大可不必冒着生命危险去给李世民上谏。他只需为表面的太平盛世歌功颂德,锦上添花即可。但魏徵却以一贯的实在作风,遇事从不从自己利益出发,而是更多地办实事,出实效,为江山社稷着想,为百姓谋利。百代之后,青史仍留魏相之名,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四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chuǎn)驳,其言也不中。①历物之意②,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③,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④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⑤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碾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ruì)⑥;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⑦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dǐ)⑧也。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ào)⑨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⑩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dài)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注释】
①舛驳:杂而不纯。不中:不合。②历物之意:观察分析万物的道理。③睨:斜视。④观:显示。晓:晓喻。⑤丁子:指蝌蚪。⑥枘:榫眼。⑦镞矢:箭头。⑧柢:根基。⑨隩:深曲。⑩充一:充当一家之言。骀荡:放荡。穷响:堵住响声。形与影竞走:形体跟着影子走,比喻本末倒置。
【译文】
惠施的学问广博全面,他的书多达五车,道术杂乱无章,言论多有不合道理的地方。他观察分析事物,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薄到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之远。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处于正中的时候就是偏斜的开始,万物刚刚生出就开始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称为‘小同异’;万物都是相同的也是相异的,称为‘大同异’。南方既无穷尽也有穷尽,今天才去越国而昨天已经到达。封闭的连环可以解开。我知道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也在越国之南。因普遍地热爱万物,因为天地万物是一样的。”
惠施把这些命题当作伟大的真理,向天下人显示,并让那些善辩的人知晓,天下的辩士都喜欢与他谈论这些问题。他们谈论的话题很多,比如,卵中可能产生羽毛;鸡有三只脚;郢都包括楚国;犬可以称为羊;马是卵生的;蛤蟆有尾巴;火不是热的;山从口中来;轮子不沾地;眼睛看不见东西;所指的事物不能达到实质,就算对实质有所反映,也不能穷尽;用矩尺画出的不是方的,用圆规画出的不是圆的;凿出的榫眼与榫头不能完全吻合;飞鸟的影子不曾移动过;疾飞的箭头在每一瞬间既是静止的也是运动的;狗不是犬;黄马黑牛加起来有三个;白狗是黑的;孤驹不曾有母亲;一尺长的棍子,每天截取一半,一万年都无法取尽。善辩之士用这些论题与惠施辩论,终生没有完结。
桓团、公孙龙都是好辩之人,他们迷惑人心,改变了人的意向,能够用口舌战胜人,可是却不能折服人心,这是辩士的局限。惠施天天用他的智慧与人辩论,专门和天下的辩士一起提出很多怪异的论题,上面所说的就是他们辩论的大致情况。
但是,惠施的口才,自以为是最优秀的,说:“天地是多么伟大啊!”惠施有雄心却没有道术。南方有位异人,名叫黄缭,询问天地为何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为什么会产生。惠施毫不推辞就予以回答,不假思索便立即应对,说遍了天地万物生灭的所有原因。就这样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仍然觉得说得不够,又增加了一些奇谈怪论。他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情当作真实存在的东西,以图在辩论中超过他人而博得名声,所以他与众人不和。他轻视道德的修养,追求对外物的研究,走了一条狭隘而曲折的道理。从天地自然的大道来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好比是一只蚊虻,徒自劳倦,而对万物有何作用!他充当一家之言还可以,若说比大道还珍贵,就很危险了!惠施不能以一家之言而止息,把心思分散在万物的分析上而不厌倦,最终只落个善辩的名声。多可惜啊!惠施的才能,放荡而不得于道,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这是用声音阻止回声,形体与影子竞走,实在是悲哀啊!
【智慧全解】
思路转个弯,换来好心情
《庄子》说:“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意思是说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这是用声音阻止回声,形体与影子竞走,实在是悲哀啊!庄子认为惠施之所以最后无所收获是因为只知追逐而不知归真。这样不仅失掉了自己的真性情,还会使自己处于一种困窘、郁闷的境地,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庄子提倡,人要学会智慧地生活,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不妨让思路适时转个弯,从而换回一个好心情。
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假如你的眼睛总是盯着这些不如意,那你的生活将充满了郁闷与烦恼;要知道风雨之后必然现彩虹,上帝关上了你的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要看到生活好的一面。着名漫画大师蔡志忠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报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报怨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它是大的。”有人或许会认为这样做过于阿Q,是在自欺欺人。其实,生活变幻莫测、错综复杂,有的时候真的需要这种“精神胜利法”,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得不纠结,不压抑。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物质极为丰富,同时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自己如果不会调适情绪,像惠施那样只是一味地追逐、求取,只能让自己活得更加疲惫,因此,我们要学会让思路转个弯,该放弃的时候要懂得放弃,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阅读延伸】
我只看我所拥有的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个女士站在台上,不时地胡乱挥舞着双手,伸长着脖子,大张着嘴巴,眼睛眯起,狡黠地扫视着台下的听众。她基本上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别人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不过她的听力特别好,只要有人猜中她的意思,她就会高兴地大笑起来,拍着手,歪斜着身子向你走过来,递上她的明信片。
她叫黄美廉,小时候因为得了脑性麻痹,而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肢体也失去了平衡。肢体的不便让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与委屈。但是她没有退缩,而是昂首面对,更加坚强地去奋斗。后来,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获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博士学位,用画笔描绘了生命的亮丽色彩。
看着她那不协调的肢体动作,有人笑,有人惊,更多的是感动。当她又一次歪歪斜斜地走到台上时,有个学生怯怯地站起来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样,你抱怨过吗?你是怎样看自己的?”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听众全都向那个问话者投去愤怒的眼神,在这样的场合,竟然问这样的问题,让黄美廉情何以堪?
然而,黄美廉的脸上依然一片平静,她从容地站起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我是怎样看自己的?”这几个字她写得很重,很猛,写完她歪着头看着大家,灿烂地笑了笑,然后回过头,继续写道:“我很可爱;我的腿很长很漂亮;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会画画,会写稿;……”
这时,现场一片安静,她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大家,好大一会儿后又回身写了一句:“我只看到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一时间,掌声四起,久久没有停止。黄美廉歪斜着身子站在台上,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眼睛眯着,显得更小了……
很多人生活得不快乐,只是因为他们总是去想自己所没有的,而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毫不在乎。俗话说知足常乐。只有多看看自己拥有的,乐观地过好每一天,生活才能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