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简介|鉴赏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水浒传》续书之一,八卷四十回。题“古宋遗民著”,“雁荡山樵评”,首有序, 署“万历戊申秋杪雁荡山樵撰”,实出陈忱之假托,参见附录小传。原刊本梓于康熙三年(1664),封面上栏题“元人遗本”,其后有绍裕堂、三多斋等刊本及乾隆三十五年序刊蔡元放评十卷本等。现有上海古籍等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校点本。
作者从《水浒传》第一百十九回李俊“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 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一段文字得到启发写成的。全书描写了梁山未死英雄李俊、阮小七等于宋江死后,仍坚持原来的理想和志向,无法忍受宋王朝统治者残酷迫害,重举义旗,反抗贪官污吏的故事。宋朝统治者视幸存的义军头领为眼中钉、肉中刺,定斩草除根而后快; 令其“甘结”接受“收管”,企图将“梁山余党”一网打尽,彻底扑灭人民的反抗火种。作者通过阮小七凭吊梁山泊,杀死张干办和李俊太湖捕鱼,反抗巴山蛇两件事展开情节。面对统治者的残酷迫害,他们当机立断,杀贪官,除恶霸,针锋相对地回击了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在死里求生的斗争中,他们相互支援、相互救助,散处各地的梁山好汉很快重聚于“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义旗之下,建立起登云山、饮马川等反抗据点。严酷的现实,使他们接受了梁山义军的失败教训。阮小七无限感慨地说: “当日不受招安,弟兄们同心合胆,打破东京,杀尽了那些蔽贤嫉能这班奸贼,与天下百姓伸冤, 岂不畅快!”这是对梁山义军招安见害的反思。在斗争中,他们坚决果断,不幻想、不游移,一心惩治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为死难的梁山英雄复仇雪恨,终于一一处死了蔡京父子、高俅和童贯。
《水浒后传》在继承、发扬《水浒传》反抗官府压迫的精神的同时,还结合时代特点,写出了梁山英雄在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情况下的困惑与追求,突出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的主题。金兵南下, “四野萧条,万民涂炭”。赵宋王朝君昏臣贪,大厦将倾,纵有李纲、种师道等坚持抗战反对议和,也已独木难支,与事无补。身处民族战争前哨的不是朝臣,不是官兵,而是关胜、呼延灼、朱仝等梁山英雄。他们孤军奋战, 屡挫强敌。然而,外御强金侵犯, 内防奸臣暗算,他们腹背受敌,有家难归,报国无门,被逼无奈,只好泛海域外另建基业。这是为水浒英雄安排美好结局;也是身处明末清初的作者寄“反清复明”希望于郑成功、李定国的曲折反映。作者让乐和站在雨花台上,“望着钟山,王气郁郁葱葱,不觉胸次豁然”;让燕青向宋徽宗献青子、黄柑;让李俊立国海外仍尊南宋小朝廷为正统,纳贡称臣,都说明这种寄复国希望于皇帝的思想局限。
《水浒后传》在安排情节和塑造人物等方面都注意了与《水浒传》的衔接和照应,虽不能说是珠连璧合,倒也基本符合“后传”的名份。其间人物形象塑造较为成功。作者在比较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原有的思想性格基础上,又写出了在新条件新环境中的变化和演进。阮小七为救黄信,向押解黄信路经登云山的牛都监假索买路钱,牛官气十足硬是不给。他说: “莫说你这蠢牛,便是宋官家在此经过,也得脱下平天冠做当头!”其果敢和坚定的语言表现出阮小七的思想性格比之《水浒传》更鲜亮、更果决,显示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乐和在《水浒传》中只是一个普通角色,而在《水浒后传》中竟成了智多星吴用的再生。他处事周全机敏,善用巧计,从防范严密的饮虹桥别墅和常州府监狱救出花逢春母子姑侄和李俊、费保等人。人随世移。李俊则由梁山水军首领一变为德孚众望的义军领袖和非他莫属的君主。就连使枪弄棒的能手李应也变成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领袖。第二十七回写他指斥蔡京、童贯: “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 同心协力,智勇具备;受了招安,北伐大辽,南征方腊,为朝廷建立功业;一大半弟兄为着王事死于沙场;天子要加官职,屡次被你们遏住;除了散职,又容不得,把药酒鸩死宋江、卢俊义,使他们负屈含冤而死;又多方寻事,梁山泊余党尽要甘结收管,因此激出事来!若留得宋公明、卢俊义在此, 目今金兵犯界,差我们去拒敌,岂至封疆失守, 宗社丘墟!”言简意深。他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控诉了乱臣贼子误国害民的罪行。
《后传》做为一部续书也有明显缺陷。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皆依旧法。惜情节很少有《水浒传》中的大过节、大波浪,兼作者艺术功力不够,叙事写人终不脱故套。象“赵玉娥衒色招奸”等节,全然是“效颦”笔墨。